财务视角下中美汽车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比较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0-13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1 企业价值 | 第13页 |
2.1.2 价值投资理念 | 第13-14页 |
2.1.3 投资价值 | 第14页 |
2.2 证券投资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 第14-16页 |
2.2.1 证券投资的主要理论 | 第14-15页 |
2.2.2 证券投资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第3章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 第19-27页 |
3.1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19-24页 |
3.2 中国汽车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 第24-27页 |
第4章 中美汽车行业比较分析 | 第27-37页 |
4.1 美国汽车产业分析 | 第27-29页 |
4.2 中美汽车企业投资价值比较分析 | 第29-37页 |
4.2.1 中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4.2.2 中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能力对比分析 | 第31页 |
4.2.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1-32页 |
4.2.4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2-34页 |
4.2.5 每股指标分析 | 第34-37页 |
第5章 中美汽车行业投资价值实证分析 | 第37-54页 |
5.1 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7页 |
5.1.1 全面性原则 | 第37页 |
5.1.2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7页 |
5.1.3 科学性原则 | 第37页 |
5.2 财务指标的选取 | 第37-39页 |
5.3 SPSS分析 | 第39-40页 |
5.3.1 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原理 | 第39页 |
5.3.2 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5.3.3 主成分分析法的意义 | 第40页 |
5.3.4 主成分分析 | 第40页 |
5.4 中美上市汽车企业主成分分析 | 第40-54页 |
5.4.1 相关性分析 | 第40-43页 |
5.4.2 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 第43页 |
5.4.3 确定公共因子 | 第43-44页 |
5.4.4 因子旋转 | 第44-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8页 |
6.1 结论 | 第54-56页 |
6.2 建议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