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医学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4.1 医学可视化数据源的研究 | 第11-12页 |
1.4.2 三维重建算法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3 医学影像算法平台的研究 | 第13-15页 |
1.5 用于三维成像的医学数字图像 | 第15-16页 |
1.5.1 CT图像 | 第15-16页 |
1.5.2 核磁共振(MRI) | 第16页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安排 | 第16-19页 |
第2章 基于面绘制的三维重建 | 第19-37页 |
2.1 三维重建技术简介 | 第19-20页 |
2.2 用于表面绘制的Marching Cubes算法 | 第20-31页 |
2.2.1 体素的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2.2.2 等值面 | 第21-22页 |
2.2.3 三角面片连接方式 | 第22-24页 |
2.2.4 等值点以及三角面片的法向量计算 | 第24页 |
2.2.5 用于颅脑图像MC算法的实现过程 | 第24-26页 |
2.2.6 实际应用中MC算法二义性问题 | 第26-28页 |
2.2.7 二义性问题的消除 | 第28-29页 |
2.2.8 针对人体颅部医学图像的实验结果 | 第29-31页 |
2.3 针对表面模型的切割方法 | 第31-36页 |
2.3.1 表面模型的平面切割 | 第31-32页 |
2.3.2 对表面绘制的三角面片进行分类 | 第32-33页 |
2.3.3 计算切割轨迹 | 第33-34页 |
2.3.4 实验结果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基于体绘制的三维重建 | 第37-57页 |
3.1 光线投射法 | 第37-44页 |
3.1.1 光学模型 | 第37-38页 |
3.1.2 光线投射法原理 | 第38-44页 |
3.2 二维体绘制传递函数的研究与设计 | 第44-49页 |
3.2.1 传递函数基本概念 | 第44-45页 |
3.2.2 基于体数据标量值和梯度幅值的二维传递函数 | 第45-47页 |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3.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维传递函数模型 | 第49-56页 |
3.3.1 极限学习机 | 第49-52页 |
3.3.2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多维传递函数设计 | 第52-54页 |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的设计 | 第57-69页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8-60页 |
4.1.1 Qt技术介绍 | 第58-59页 |
4.1.2 开发平台搭建 | 第59-60页 |
4.2 医学三维重建系统的实现 | 第60-63页 |
4.2.1 DICOM文件的读取和解析模块 | 第60-61页 |
4.2.2 面绘制模块 | 第61-62页 |
4.2.3 体绘制模块 | 第62-63页 |
4.2.4 交互切割 | 第63页 |
4.3 实验测试 | 第63-67页 |
4.3.1 图像的读取 | 第64页 |
4.3.2 单幅DICOM文件的显示和调整 | 第64-65页 |
4.3.3 面绘制 | 第65页 |
4.3.4 体绘制 | 第65-66页 |
4.3.5 虚拟切割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