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第11-12页 |
1.1.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新时期城镇化的主题 | 第12页 |
1.1.3 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首选地和承载区 | 第12-13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2.1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内外关于城市蔓延概念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外关于城市蔓延机理的研究 | 第16页 |
1.3.3 国内外关于城市蔓延评价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4 国内外关于城市蔓延调控的研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可能出现的创新点和总体框架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1.4.3 总体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1-33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2.1.1 城市蔓延的内涵 | 第21-22页 |
2.1.2 副中心的内涵 | 第22页 |
2.1.3 郊区城镇的内涵 | 第22-23页 |
2.2 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2.2.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 第23-25页 |
2.2.2 中心—外围理论 | 第25-27页 |
2.3 郊区化与城市蔓延辨析 | 第27-29页 |
2.3.1 郊区化内涵 | 第27-28页 |
2.3.2 郊区化与城市蔓延辨析 | 第28页 |
2.3.3 北京城市蔓延的特点 | 第28-29页 |
2.4 城市蔓延的调控理论 | 第29-33页 |
2.4.1 精明增长理论 | 第29-30页 |
2.4.2 增长边界理论 | 第30-31页 |
2.4.3 紧缩城市理论 | 第31-33页 |
第3章 发达国家郊区建设经验借鉴 | 第33-39页 |
3.1 法国大巴黎都市区的郊区 | 第33-34页 |
3.1.1 法国战后的城镇化和《城乡规划法》 | 第33-34页 |
3.1.2 法国郊区建设的两种形式 | 第34页 |
3.2 英国控制郊区发展的关键政策和法规 | 第34-37页 |
3.2.1 英国郊区的一般特征 | 第34-35页 |
3.2.2 控制郊区发展的关键政策法规 | 第35-37页 |
3.3 发达国家郊区建设的经验总结 | 第37-39页 |
3.3.1 世界郊区小城镇的规划发展方向 | 第37页 |
3.3.2 小城镇纳入城市规划体系 | 第37-38页 |
3.3.3 注重小城镇的双重职能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城市蔓延调控视角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实证研究 | 第39-51页 |
4.1 副中心建设的实质和意义——副中心建设的双重使命 | 第39-40页 |
4.1.1 疏解北京中心城区功能,缓解城市病 | 第39页 |
4.1.2 建设现代副中心级城市,防止新的城市病 | 第39-40页 |
4.2 通州区产业发展优势 | 第40-44页 |
4.2.1 地缘优势明显,在京津冀区域中区位重要 | 第40-41页 |
4.2.2 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 第41页 |
4.2.3 具有承接中心城区部分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 | 第41-44页 |
4.3 通州区发展与城市副中心定位的差距分析 | 第44-48页 |
4.3.1 人均GDP滞后于北京平均水平,在新区中位列下游 | 第44页 |
4.3.2 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与中心区差距明显 | 第44-46页 |
4.3.3 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部分乡镇发展滞后 | 第46-47页 |
4.3.4 就业岗位不足,人口—产业分布的空间错位 | 第47-48页 |
4.4 通州区城市蔓延问题的隐忧 | 第48-50页 |
4.4.1 经济发展滞后容易导致城市的无序发展 | 第48-49页 |
4.4.2 土地利用效率低容易引起城市的无边界增长 | 第49页 |
4.4.3 经济发展不均衡容易导致对房地产业的依赖 | 第49页 |
4.4.4 职住分离导致交通压力巨大 | 第49-50页 |
4.5 通州区新城规划不利于遏制城市蔓延 | 第50-51页 |
4.5.1 通州区新城规划范围与副中心范围不符 | 第50页 |
4.5.2 通州区现行新城规划与副中心建设标准不符 | 第50页 |
4.5.3 通州区现行新城规划缺乏对乡镇发展的引导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城市蔓延调控视角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思路探讨 | 第51-56页 |
5.1 建设紧凑新城,严控城市蔓延 | 第51-52页 |
5.1.1 明确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加快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第51页 |
5.1.2 明确副中心核心区发展边界,紧凑建设防止连片蔓延 | 第51-52页 |
5.2 发挥乡镇城市功能,避免复制城市中心城市病 | 第52-56页 |
5.2.1 适度发展外围乡镇是遏制城市蔓延的重要手段 | 第52-53页 |
5.2.2 通州区乡镇应积极承担部分城市职能 | 第53-54页 |
5.2.3 通州区乡镇建设的发展原则 | 第54-56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56-58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6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