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的上横山矿区矿体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矿体建模理论和方法 | 第17-31页 |
2.1 建模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 第17-25页 |
2.1.1 建模基础数据 | 第17-18页 |
2.1.2 建模数据处理方法 | 第18-25页 |
2.2 矿体建模基本结构模型 | 第25-30页 |
2.2.1 面元模型 | 第25-26页 |
2.2.2 体元模型 | 第26-28页 |
2.2.3 混合模型 | 第28-29页 |
2.2.4 集成模型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建模数据处理与数据库建设 | 第31-42页 |
3.1 建模平台及其开发语言 | 第31-32页 |
3.1.1 Arcgis 软件平台 | 第31页 |
3.1.2 Python 语言简介 | 第31-32页 |
3.2 上横山矿体勘探基础数据 | 第32-33页 |
3.3 基础数据的处理 | 第33-39页 |
3.3.1 尖灭点的确定 | 第33-34页 |
3.3.2 尖灭虚拟钻孔加密 | 第34-37页 |
3.3.3 光滑虚拟钻孔加密 | 第37-39页 |
3.4 建模数据库的建立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三维建模及其可视化 | 第42-58页 |
4.1 矿体建模方法选择 | 第42-43页 |
4.2 矿体表面模型建立 | 第43-47页 |
4.2.1 TIN 三角网概述 | 第43页 |
4.2.2 剖面轮廓线间 TIN 生成方法研究 | 第43-47页 |
4.3 矿体 GTP 模型建立 | 第47-53页 |
4.3.1 GTP 体元数据模型 | 第47-50页 |
4.3.2 GTP 体元模型方法 | 第50-51页 |
4.3.3 体元各组成要素编号 | 第51-52页 |
4.3.4 体元各要素拓扑关系 | 第52-53页 |
4.4 矿体三维模型可视化 | 第53-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7-68页 |
英文详细摘要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