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材料论文

轻质减振降噪方法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第10-11页
    1.2 粘弹性阻尼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动力吸振器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2 粘弹性阻尼材料和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机理第16-28页
    2.1 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减振原理第16-23页
        2.1.1 常见阻尼层的组成材料和分类第16-19页
        2.1.2 粘弹性材料阻尼产生机理第19-22页
        2.1.3 粘弹性阻尼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2-23页
    2.2 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原理介绍第23-28页
        2.2.1 动力吸振器的构成形式及分类第23-25页
        2.2.2 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原理第25-28页
3 粘弹性阻尼材料和动力吸振器减振模型的建立第28-38页
    3.1 自由阻尼梁模型的建立第28-32页
    3.2 约束阻尼梁模型的建立第32-35页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4页
        3.2.2 约束阻尼梁的建模过程第34-35页
    3.3 动力吸振器梁模型的建立第35-38页
4 模型分析及实验验证第38-54页
    4.1 自由阻尼梁模型算例分析第40-42页
    4.2 约束阻尼梁模型算例分析第42-44页
    4.3 动力吸振器梁模型算例分析第44-46页
        4.3.1 基于实验验证的动力吸振器梁算例分析第44-45页
        4.3.2 动力吸振器安装位置对其减振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4.4 理论模型的实验验证第46-54页
        4.4.1 实验仪器及实验台架布置第46-48页
        4.4.2 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结果对比分析第48-54页
5 自由阻尼层、约束阻尼层和动力吸振器减振效果对比第54-64页
    5.1 单个动力吸振器单模态控制研究第54-58页
        5.1.1 基于实验验证的单动力吸振器减振分析第54-56页
        5.1.2 单动力吸振器的最优参数设计第56-58页
    5.2 多个动力吸振器的多模态振动控制第58-62页
        5.2.1 多动力吸振器总质量为30 g第58-60页
        5.2.2 多动力吸振器总质量为18 g第60-62页
    5.3 频带平均减振效果分析第62-64页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身隔声量对车外声学环境感知影响实验研究
下一篇:小型LNG船船型方案生成及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