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分布式元数据管理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工作 | 第15-23页 |
2.1 Hadoop文件系统 | 第15-17页 |
2.2 Hadoop文件系统单点问题 | 第17页 |
2.3 已有Hadoop文件系统单点解决方案 | 第17-21页 |
2.3.1 远程备份方案 | 第18页 |
2.3.2 分布式锁服务方案 | 第18-19页 |
2.3.3 DRBD+Linux HA方案 | 第19-20页 |
2.3.4 副本方案 | 第20-21页 |
2.3.5 更换文件系统方案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分布式元数据管理框架的设计 | 第23-45页 |
3.1 总体框架设计 | 第23-25页 |
3.2 命名空间分布式设计 | 第25-29页 |
3.2.1 相关概念 | 第25页 |
3.2.2 子树分布算法 | 第25-27页 |
3.2.3 子树调整算法 | 第27-29页 |
3.2.4 全局索引表设计 | 第29页 |
3.3 文件块元数据映射表分布式设计 | 第29-34页 |
3.3.1 元数据分布算法设计 | 第30-31页 |
3.3.2 等分块调整算法设计 | 第31-33页 |
3.3.3 元数据查询算法设计 | 第33-34页 |
3.4 节点管理设计 | 第34-39页 |
3.4.1 元数据管理节点加入流程设计 | 第35-38页 |
3.4.2 元数据管理节点退出流程设计 | 第38-39页 |
3.5 副本管理设计 | 第39-41页 |
3.5.1 副本复制模式选择 | 第39页 |
3.5.2 副本检测与恢复设计 | 第39-41页 |
3.6 租约机制设计 | 第41-44页 |
3.6.1 租约设计 | 第41-42页 |
3.6.2 读/写冲突的解决 | 第42-43页 |
3.6.3 租约监控与租约恢复算法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分布式元数据管理框架的实现 | 第45-59页 |
4.1 节点间通信的实现 | 第45-47页 |
4.1.1 通信机制的实现 | 第45页 |
4.1.2 序列化/反序列化的实现 | 第45-46页 |
4.1.3 分布式元数据管理框架协议的实现 | 第46-47页 |
4.2 文件元数据管理的实现 | 第47-53页 |
4.2.1 分布式命名空间的实现 | 第48-50页 |
4.2.2 分布式元数据映射表的实现 | 第50-51页 |
4.2.3 分布式元数据管理的实现 | 第51-53页 |
4.3 高可用性机制的实现 | 第53-57页 |
4.3.1 数据类和操作类 | 第53-54页 |
4.3.2 失效检测的实现 | 第54-55页 |
4.3.3 数据迁移与恢复的实现 | 第55-57页 |
4.4 高可扩展性机制的实现 | 第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59-69页 |
5.1 实验环境配置 | 第59页 |
5.2 性能影响测试 | 第59-65页 |
5.2.1 系统启动性能影响测试 | 第59-62页 |
5.2.2 文件读写性能影响测试 | 第62-64页 |
5.2.3 并行性影响测试 | 第64-65页 |
5.3 可用性测试 | 第65-68页 |
5.3.1 失效节点恢复测试 | 第65-66页 |
5.3.2 失效处理过程中对读写请求的影响测试 | 第66-68页 |
5.4 扩展性理论分析 | 第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内容总结 | 第69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