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三) 本论文的基本思路、创新点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概述 | 第15-20页 |
(一) 网络道德素质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1. 道德素质的涵义 | 第15-16页 |
2. 网络道德素质的涵义 | 第16页 |
3. 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 第16-18页 |
(二)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意义 | 第18-20页 |
1.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 第18-19页 |
2.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 | 第19-20页 |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缺失的现实分析 | 第20-29页 |
(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缺失的表现 | 第20-22页 |
1. 沉迷于色情网站 | 第20-21页 |
2. 网上使用不文明语言 | 第21页 |
3. 网上抄袭造假 | 第21-22页 |
4. 侵犯隐私权 | 第22页 |
(二) 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缺失的危害 | 第22-24页 |
1. 对社会的危害 | 第22页 |
2. 对学校的危害 | 第22-23页 |
3. 对大学生自身的危害 | 第23-24页 |
(三) 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缺失的原因 | 第24-29页 |
1. 网络法制建设滞后,监管缺位 | 第24-25页 |
2. 网络媒体缺乏自律 | 第25-26页 |
3.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滞后 | 第26-27页 |
4.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 第27-29页 |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对策 | 第29-35页 |
(一) 政府要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 第29-30页 |
1. 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 | 第29-30页 |
2. 开发处理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的软硬件 | 第30页 |
3. 政府部门发挥其宣传与管理职能 | 第30页 |
(二) 强化高校在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教育中的培养作用 | 第30-33页 |
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 第31-32页 |
2. 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 第32页 |
3. 建立精干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 第32-33页 |
(三)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 第33-35页 |
1. 提高思想政治修养 | 第33页 |
2. 提高自律意识 | 第33-34页 |
3. 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调查问卷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