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3页 |
图表目录 | 第13-15页 |
导论 | 第15-2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价值 | 第16-18页 |
1. 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适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第16-17页 |
2. 为自媒体时代国家相关研究生德育的政策制定提供现实性参考 | 第17页 |
3. 为自媒体时代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 | 第17页 |
4. 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自我全面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 第17-18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9-20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3. 访谈法 | 第20页 |
(五) 研究路线 | 第20-22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22-39页 |
(一) 文献分析 | 第22-28页 |
1. 关于自媒体的文献分析 | 第22-25页 |
(1) 学术专著分析 | 第22-23页 |
(2) 学术论文分析 | 第23页 |
(3) 学位论文分析 | 第23-24页 |
(4) 立项课题分析 | 第24-25页 |
2. 关于研究生德育的文献分析 | 第25-28页 |
(1) 学术专著分析 | 第25-26页 |
(2) 学术论文分析 | 第26-27页 |
(3) 学位论文分析 | 第27页 |
(4) 立项课题分析 | 第27-28页 |
(5) 国家制度分析 | 第28页 |
(二) 文献分类综述 | 第28-37页 |
1. 自媒体研究分类综述 | 第28-30页 |
2. 研究生德育研究分类综述 | 第30-34页 |
(1) 研究生的特点及其现状 | 第30-31页 |
(2) 研究生德育的内涵要素 | 第31-32页 |
(3) 研究生德育的现实问题 | 第32-34页 |
3.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研究分类综述 | 第34-37页 |
(1) 自媒体时代为研究生德育带来的挑战 | 第34页 |
(2) 自媒体时代为研究生德育带来的机遇 | 第34-35页 |
(3)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路径与方法 | 第35-37页 |
(三) 文献述评 | 第37-39页 |
1. 当前研究的不足 | 第37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37-39页 |
二、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理论探询 | 第39-74页 |
(一) 自媒体的理论思索 | 第39-52页 |
1. 自媒体的整体认识 | 第39-43页 |
2. 自媒体的类型划分 | 第43-45页 |
3. 自媒体的发展特点 | 第45-49页 |
4. 自媒体的实践功能 | 第49-52页 |
(二) 研究生德育的总体考察 | 第52-65页 |
1. 研究生德育的概念界定 | 第52-53页 |
2. 研究生德育的内容求索 | 第53-54页 |
3. 研究生德育的功能思考 | 第54-56页 |
4. 研究生德育的特点分析 | 第56-57页 |
5. 研究生德育的意义探求 | 第57-58页 |
6. 研究生德育的问题呈现 | 第58-65页 |
(三) 自媒体与研究生德育的关系辨析 | 第65-74页 |
1. 自媒体:研究生德育的发展机遇 | 第65-68页 |
2. 研究生德育:自媒体时代的教育应对 | 第68-72页 |
3. 自媒体和研究生德育的矛盾统一关系 | 第72-74页 |
三、自媒体时代研究生的道德发展现实 | 第74-90页 |
(一)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发展的总体特质 | 第74-78页 |
1. 社会期望高企 | 第74-75页 |
2. 生活状态多样 | 第75-77页 |
3. 生理发展平缓 | 第77-78页 |
4. 自我意识成熟 | 第78页 |
(二)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 第78-81页 |
1. 道德认知发展影响上的单一化 | 第79页 |
2. 道德认知发展取向上的多元化 | 第79-80页 |
3. 道德认知发展认识上的无思化 | 第80页 |
4. 道德认知发展要求上的放任化 | 第80-81页 |
(三)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 第81-84页 |
1. 道德情感诉求的消褪化 | 第81-82页 |
2. 道德情感转化的浅表化 | 第82-83页 |
3. 道德情感表现的矛盾化 | 第83-84页 |
(四)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道德意志的发展 | 第84-86页 |
1. 道德意志自觉的弱化 | 第84-85页 |
2. 道德意志取向的迷惘 | 第85页 |
3. 道德意志坚定的消解 | 第85-86页 |
4. 道德意志实践的困顿 | 第86页 |
(五)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道德行为的发展 | 第86-90页 |
1. 道德行为主体的单子化倾向 | 第87页 |
2. 道德行为原则的快乐化倾向 | 第87-88页 |
3. 道德行为方式的模仿化倾向 | 第88页 |
4. 道德行为追求的虚无化倾向 | 第88-90页 |
四、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实证研究 | 第90-13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0-91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91-92页 |
(四) 研究过程 | 第92-94页 |
1. 问卷的编制、试测及修改 | 第92页 |
2. 完成问卷终稿 | 第92-93页 |
3. 问卷发放及信效度分析 | 第93-94页 |
(五) 数据分析 | 第94-130页 |
1. 基本信息分析 | 第94-97页 |
2.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情况调查分析 | 第97-130页 |
(六) 调查结论 | 第130-136页 |
1.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队伍存在的问题 | 第130-131页 |
2.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 第131-132页 |
3.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132-133页 |
4.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载体存在的问题 | 第133-134页 |
5.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形式存在的问题 | 第134-136页 |
五、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困境超越 | 第136-188页 |
(一)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困境的根源 | 第136-146页 |
1. 社会转型的影响 | 第136-141页 |
2. 教育发展的桎梏 | 第141-146页 |
(二)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改革路向 | 第146-188页 |
1.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 | 第146-154页 |
2.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内容构建 | 第154-164页 |
3.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环境推进 | 第164-170页 |
4.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载体建设 | 第170-178页 |
5.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形式转换 | 第178-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7页 |
附录一 | 第197-201页 |
附录二 | 第201-206页 |
附录三 | 第206-207页 |
附录四 | 第207-208页 |
致谢 | 第208-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