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地膜覆盖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循环和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的发展第12页
    1.3 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第12-13页
    1.4 地膜覆盖对土壤氮素的影响第13-15页
    1.5 肥料氮在大田玉米中的去向第15-19页
        1.5.1 氮肥利用效率第16页
        1.5.2 土壤氮肥残留第16-18页
        1.5.3 氮肥的损失第18-19页
    1.6 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1.7 研究思路第20页
    1.8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4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22页
    2.2 试验设计第22-24页
    2.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第24-29页
        2.3.1 降水量和降水中氮的测定第24-25页
        2.3.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第25-28页
        2.3.3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测定第28-29页
    2.4 氨挥发试验第29-30页
    2.5 氮素原位矿化试验第30页
    2.6 ~(15)N示踪试验第30-33页
        2.6.1 微区中样品的采集与测定第31-33页
    2.7 数据统计分析第33-34页
第三章 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第34-48页
    3.1 结果与分析第34-44页
        3.1.1 土壤温度第34-35页
        3.1.2 土壤储水量第35-37页
        3.1.3 土壤水分平衡第37-40页
        3.1.4 玉米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第40-44页
    3.2 讨论第44-47页
        3.2.1 土壤温度第44-45页
        3.2.2 土壤水分动态和平衡第45-47页
    3.3 结论第47-48页
第四章 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第48-55页
    4.1 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4.1.1 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第48-50页
        4.1.2 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第50-51页
        4.1.3 土壤氮素的累积矿化量第51-52页
    4.2 讨论第52-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地膜覆盖对土壤无机氮和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第55-65页
    5.1 结果与分析第55-62页
        5.1.1 氨挥发第55-57页
        5.1.2 0-15cm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第57-60页
        5.1.3 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剖面分布第60-61页
        5.1.4 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第61-62页
    5.2 讨论第62-63页
        5.2.1 氨挥发第62-63页
        5.2.2 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和残留的无机氮第63页
    5.3 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地膜覆盖下肥料氮的去向第65-76页
    6.1 结果与分析第65-73页
        6.1.1 玉米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第65-69页
        6.1.2 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第69-72页
        6.1.3 肥料氮的挥发和淋洗第72-73页
    6.2 讨论第73-75页
    6.3 小结第75-7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7.1 结论第76页
    7.2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91页
致谢第91-9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录组数据在桦木科生态适应、物种形成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下一篇:高山松复合体的气候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