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3DP技术概述 | 第14-17页 |
1.1.1 3DP技术的定义 | 第14页 |
1.1.2 3DP技术的原理 | 第14页 |
1.1.3 3DP技术的分类 | 第14-17页 |
1.1.4 3DP技术的应用 | 第17页 |
1.2 光固化 3DP技术 | 第17-22页 |
1.2.1 光固化 3DP材料 | 第17-19页 |
1.2.2 光固化 3DP材料的固化机理 | 第19-22页 |
1.3 光固化 3DP材料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3.1 添加型增韧改性 | 第23-24页 |
1.3.2 反应型增韧改性 | 第24-25页 |
1.4 降低光固化 3DP材料收缩率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固化型 3DP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9-4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9页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9-30页 |
2.2.2 试样的制备及固化 | 第30-31页 |
2.2.3 性能表征 | 第31-33页 |
2.2.4 光引发剂的选择 | 第33-36页 |
2.2.5 预聚物的选择 | 第36-37页 |
2.2.6 稀释剂的选择 | 第37-39页 |
2.2.7 助引发剂和多羟基化合物的选择 | 第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2.3.1 光引发剂含量对混杂固化型 3DP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2 预聚物质量比对混杂固化型 3DP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3 稀释剂含量对混杂固化型 3DP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2.3.4 助引发剂含量对混杂固化型 3DP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2.3.5 多羟基化合物含量对混杂固化型 3DP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2.4 混杂固化型 3DP材料的配方及其性能 | 第47-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混杂固化型 3DP材料的增韧改性研究 | 第49-62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3.2.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49-50页 |
3.2.2 HTPB及EHTPB改性的 3DP材料的制备及固化 | 第50页 |
3.2.3 性能表征 | 第50-5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3.3.1 力学性能 | 第51-53页 |
3.3.2 断裂机制分析 | 第53-56页 |
3.3.3 红外表征 | 第56-58页 |
3.3.4 粘度 | 第58-59页 |
3.3.5 光固化速度 | 第59页 |
3.3.6 固化度 | 第59-60页 |
3.3.7 体积收缩率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混杂固化型 3DP材料的收缩性能研究 | 第62-76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4.2.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62-63页 |
4.2.2 螺环原碳酸酯类膨胀单体(DHOM)的合成 | 第63-64页 |
4.2.3 试样的制备及固化 | 第64页 |
4.2.4 性能表征 | 第64-6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4.3.1 DHOM的结构表征 | 第65-66页 |
4.3.2 体积收缩率 | 第66-68页 |
4.3.3 红外表征 | 第68页 |
4.3.4 粘度 | 第68-69页 |
4.3.5 光固化速度 | 第69-70页 |
4.3.6 固化度 | 第70页 |
4.3.7 力学性能 | 第70-73页 |
4.3.8 断裂机制分析 | 第73-74页 |
4.3.9 光固化 3DP材料的性能对比 | 第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76-78页 |
5.1 总结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