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预制构件连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 | 第15-19页 |
1.2.1 国外研究与应用 | 第15-18页 |
1.2.2 国内研究与应用 | 第18-19页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2 装配式框架柱试验设计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材料性能 | 第24-27页 |
2.2.1 混凝土 | 第24页 |
2.2.2 钢筋 | 第24-25页 |
2.2.3 套筒 | 第25-26页 |
2.2.4 灌浆料 | 第26-27页 |
2.2.5 钢筋-套筒连接组合体试件 | 第27页 |
2.3 构件设计 | 第27-33页 |
2.3.1 数量设计 | 第27-28页 |
2.3.2 尺寸设计 | 第28-29页 |
2.3.3 截面设计 | 第29-30页 |
2.3.4 构件制作 | 第30-33页 |
2.4 试件的加载装置和加载方案 | 第33-34页 |
2.4.1 加载装置 | 第33-34页 |
2.4.2 加载方案 | 第34页 |
2.5 测量内容及测点布置 | 第34-37页 |
3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37-85页 |
3.1 XJZ构件试验结果 | 第38-43页 |
3.1.1 试验概述 | 第38-40页 |
3.1.2 试验结果 | 第40-43页 |
3.2 YZZ1-1 构件试验结果 | 第43-49页 |
3.2.1 试验概述 | 第43-44页 |
3.2.2 试验结果 | 第44-49页 |
3.3 YZZ1-2 构件试验结果 | 第49-54页 |
3.3.1 试验概述 | 第49-50页 |
3.3.2 试验结果 | 第50-54页 |
3.4 YZZ1-3 构件试验结果 | 第54-58页 |
3.4.1 试验概述 | 第54-55页 |
3.4.2 试验结果 | 第55-58页 |
3.5 YZZ2-1 构件试验结果 | 第58-64页 |
3.5.1 试验概述 | 第58-59页 |
3.5.2 试验结果 | 第59-64页 |
3.6 YZZ2-2 构件试验结果 | 第64-69页 |
3.6.1 试验概述 | 第64页 |
3.6.2 试验结果 | 第64-69页 |
3.7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79页 |
3.7.1 滞回曲线 | 第69-71页 |
3.7.2 骨架曲线 | 第71-72页 |
3.7.3 刚度 | 第72-74页 |
3.7.4 延性分析 | 第74-75页 |
3.7.5 耗能及耗能系数 | 第75-78页 |
3.7.6 承载力退化 | 第78-79页 |
3.8 不同类型柱试验情况对比 | 第79-82页 |
3.8.1 现浇柱与预制柱 | 第79-81页 |
3.8.2 受拉柱与受压柱 | 第81-82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4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 第85-107页 |
4.1 分析方法及有限元单元选取 | 第85-86页 |
4.2 模型建立及材料本构选取 | 第86-92页 |
4.2.1 模型的建立 | 第86-88页 |
4.2.2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 第88-91页 |
4.2.3 钢筋的本构模型 | 第91-92页 |
4.2.4 接缝层的本构模型 | 第92页 |
4.3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92-104页 |
4.3.1 破坏过程及形态 | 第93-97页 |
4.3.2 应力云图 | 第97-101页 |
4.3.3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 | 第101-103页 |
4.3.4 延性与承载能力分析 | 第103-104页 |
4.4 现浇柱与预制柱轴压情况下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4-10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5.1 结论 | 第107-108页 |
5.2 展望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附录 | 第11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