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电能质量扰动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 第2章 EMD、EEMD基本理论 | 第17-23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经验模态分解(EMD)理论 | 第17-20页 |
| 2.2.1 经验模态分解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 2.2.2 经验模态分解的性质 | 第18-19页 |
| 2.2.3 EMD算法的关键性问题 | 第19-20页 |
| 2.3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理论 | 第20-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基于MEEMD和小波阈值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算法研究 | 第23-37页 |
| 3.1 引言 | 第23页 |
| 3.2 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ation) | 第23-24页 |
| 3.3 基于改进集合经验模态分解(MEEMD)的电能质量检测算法 | 第24-27页 |
| 3.3.1 MEEMD两个重要参数的选取 | 第24-26页 |
| 3.3.2 改进的EEMD阈值消噪 | 第26-27页 |
| 3.3.3 IMF重构再判断 | 第27页 |
| 3.3.4 结果评价指标 | 第27页 |
| 3.4 检测算法原理 | 第27-28页 |
| 3.5 仿真验证 | 第28-3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基于改进功率能量法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 | 第37-54页 |
| 4.1 引言 | 第37页 |
| 4.2 扰动功率能量法 | 第37-38页 |
| 4.3 基于阻抗实部的定位方法 | 第38-42页 |
| 4.3.1 基于系统轨迹斜率的定位法 | 第38-39页 |
| 4.3.2 基于等效阻抗实部极性的定位法 | 第39-40页 |
| 4.3.3 基于阻抗继电器的定位法 | 第40-41页 |
| 4.3.4 基于电流实部极性的定位法 | 第41-42页 |
| 4.4 基于暂降分类的定位方法 | 第42页 |
| 4.5 基于较少信息定位法 | 第42-43页 |
| 4.5.1 等效注入电流状态估计法 | 第42页 |
| 4.5.2 支路电流变化量定位法 | 第42-43页 |
| 4.6 基于改进功率能量的暂降源定位方法 | 第43-45页 |
| 4.7 仿真分析 | 第45-53页 |
| 4.7.1 对称的电压暂降源定位 | 第48-49页 |
| 4.7.2 不对称的电压暂降源定位 | 第49-51页 |
| 4.7.3 辐射网的电压暂降源定位 | 第51-53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