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聚合物集成光波导的MZI传感芯片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0页
    1.1 引言第7-9页
    1.2 集成光波导化学传感器第9-15页
        1.2.1 倏逝波原理第9-10页
        1.2.2 倏逝波传感模型第10-12页
        1.2.3 倏逝波传感器的发展现状第12-15页
    1.3 集成光波导化学传感器中波导材料的发展第15-18页
        1.3.1 硅基光波导第15-16页
        1.3.2 聚合物在集成光波导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第16-18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第18-19页
    1.5 论文的创新、难点与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集成光波导器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算法第20-44页
    2.1 导波理论基础第20-22页
    2.2 介质光波导的泄漏模式分析方法第22-38页
        2.2.1 转移矩阵法第23-24页
        2.2.2 推广的Kumar's法第24-28页
        2.2.3 等效折射率法第28-29页
        2.2.4 半矢量有限差分法第29-33页
        2.2.5 各种方法计算实例及比较第33-38页
    2.3 光波导器件的数值模拟算法--有限差分束传输法(FD-BPM)第38-43页
        2.3.1 FD-BPM方程第39-40页
        2.3.2 二维FD-BPM方程求解第40-42页
        2.3.3 三维FD-BPM方程求解第42-43页
    2.4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聚合物脊形ARROW结构的优化设计第44-64页
    3.1 ARROW结构选型第44-49页
    3.2 脊形ARROW的理论计算第49-59页
        3.2.1 传输损耗和单模条件第50-53页
        3.2.2 波导灵敏度第53-55页
        3.2.3 与单模光纤的耦合系数第55-57页
        3.2.4 解耦合距离第57-58页
        3.2.5 最小弯曲半径第58-59页
    3.3 脊形ARROW的脊结构参数确定第59-60页
    3.4 脊形ARROW结构的包层参数优化第60-63页
    3.5 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MZI传感芯片的设计第64-82页
    4.1 MZI传感器的特性分析第64-69页
    4.2 MZI传感芯片设计方案第69-70页
    4.3 双MZI分束器结构优化第70-73页
    4.4 双MZI灵敏度和量程设计第73-81页
        4.4.1 波导灵敏度增强第73-77页
        4.4.2 量程设计第77-81页
    4.5 芯片测量系统第81页
    4.6 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聚合物薄膜的制备研究第82-93页
    5.1 聚合物材料和合成方法的选则第82-84页
    5.2 溶液制备第84-86页
    5.3 硅衬底上制备聚合物薄膜第86-89页
    5.4 薄膜检测第89-92页
    5.5 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聚合物波导传感器的制作工艺研究第93-107页
    6.1 制作工艺流程第93-94页
    6.2 剥离法制备金属掩膜第94-97页
    6.3 ICP刻蚀第97-102页
    6.4 端面切割第102-103页
    6.5 脊形ARROW结构的MZI制作第103-105页
    6.6 小结第105-107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9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磁阀式连续可变阻尼半主动悬架研究
下一篇:城市高架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