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研究评述 | 第12页 |
1.3.2 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研究评述 | 第12-14页 |
第2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概述 | 第14-22页 |
2.1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2.1.1 初始发展期 | 第14页 |
2.1.2 快速扩张期 | 第14-15页 |
2.1.3 理性整治期 | 第15页 |
2.2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2.3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特点 | 第17页 |
2.3.1 参与主体广泛,违约几率较高 | 第17页 |
2.3.2 行业准入门槛低,平台质量良莠不齐 | 第17页 |
2.3.3 交易效率较高,信用审核不足 | 第17页 |
2.4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模式 | 第17-19页 |
2.4.1 中介型模式 | 第18页 |
2.4.2 点对点模式 | 第18-19页 |
2.5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主要风险的构成 | 第19-22页 |
2.5.1 流动性风险 | 第19-20页 |
2.5.2 信用风险 | 第20页 |
2.5.3 内部控制风险 | 第20页 |
2.5.4 法律风险 | 第20-21页 |
2.5.5 资金池风险 | 第21-22页 |
第3章 JF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 第22-34页 |
3.1 JF网络借贷平台简介 | 第22-25页 |
3.1.1 JF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状况 | 第22-23页 |
3.1.2 JF网络借贷平台业务介绍 | 第23-25页 |
3.2 JF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方法 | 第25-30页 |
3.2.1 创建小微金融模式 | 第25-26页 |
3.2.2 实现银行资金托管 | 第26页 |
3.2.3 完善大数据信用征信系统 | 第26-28页 |
3.2.4 引入第三方征信系统 | 第28-29页 |
3.2.5 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 | 第29-30页 |
3.3 JF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特点 | 第30-31页 |
3.3.1 安全为主,风控第一 | 第30页 |
3.3.2 善于创新,惠民利民 | 第30-31页 |
3.3.3 坚持原则,树立标杆 | 第31页 |
3.4 JF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31-32页 |
3.5 JF公司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启示 | 第32-34页 |
3.5.1 做好数据挖掘,降低信用风险 | 第32页 |
3.5.2 杜绝盲目扩展规模,降低内部控制风险 | 第32页 |
3.5.3 提升平台信息透明度,控制法律风险 | 第32-33页 |
3.5.4 创建风险准备金机制,控制流动性风险 | 第33-34页 |
第4章 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34-37页 |
4.1 行业内部控制建议 | 第34-35页 |
4.1.1 促进行业自律监管 | 第34页 |
4.1.2 完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 | 第34页 |
4.1.3 加强平台实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 第34-35页 |
4.2 外部监管建议 | 第35-37页 |
4.2.1 建立P2P网络借贷行业协会 | 第35页 |
4.2.2 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媒体宣传 | 第35-36页 |
4.2.3 设置行业准入门槛 | 第36-3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