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寻租理论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设计 | 第15-16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寻租理论概述 | 第18-45页 |
第一节 寻租的经济内涵 | 第18-26页 |
一、“租金”的演进 | 第18-20页 |
二、寻租的定义 | 第20-22页 |
三、寻租与寻利 | 第22-24页 |
四、寻租活动的分类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塔洛克寻租思想简述 | 第26-31页 |
一、哈伯格三角形——垄断社会成本模型 | 第27-29页 |
二、莱宾斯坦X 非效率理论 | 第29-30页 |
三、塔洛克四边形——寻租社会成本模型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西方相关学派的寻租理论研究 | 第31-40页 |
一、公共选择学派 | 第31-32页 |
二、国际贸易学派 | 第32-34页 |
三、新制度经济学派 | 第34-36页 |
四、集体选择学派 | 第36-38页 |
五、现代产权学派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寻租理论评述 | 第40-45页 |
一、寻租理论研究对经济学的贡献 | 第40-41页 |
二、寻租理论的局限性 | 第41-43页 |
三、主流寻租理论面临的挑战 | 第43-45页 |
第二章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性寻租行为分析的基本框架 | 第45-78页 |
第一节 寻租与制度的内在共生性 | 第45-54页 |
一、制度、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 | 第45-47页 |
二、制度与寻租 | 第47-49页 |
三、政府与寻租 | 第49-53页 |
四、整体性制度安排与寻租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制度性寻租行为 | 第54-59页 |
一、制度性寻租行为的界定 | 第54-55页 |
二、制度性寻租行为的主要类型 | 第55-57页 |
三、制度有效性与租金规模 | 第57-59页 |
第三节 企业对政府寻租的路径依赖 | 第59-71页 |
一、创租、抽租、护租、避租与租金耗散 | 第60-65页 |
二、企业对政府寻租的路径依赖 | 第65-66页 |
三、制度性寻租行为的后果分析 | 第66-71页 |
第四节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性寻租行为分析 | 第71-78页 |
一、中国国有企业寻租行为产生的背景 | 第71-75页 |
二、中国国有企业寻租行为产生的制度根源 | 第75-78页 |
第三章 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制度性寻租行为 | 第78-101页 |
第一节 产权制度及其变迁 | 第78-83页 |
一、产权制度的功能 | 第78-79页 |
二、产权制度变迁方式 | 第79-80页 |
三、产权悖论 | 第80-81页 |
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供给与需求 | 第81-82页 |
五、企业产权制度结构的效率比较 | 第82-83页 |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的制度性缺陷 | 第83-90页 |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84-85页 |
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缺陷 | 第85-88页 |
三、现有产权制度下企业寻租活动的主要表现 | 第88-90页 |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的寻租行为 | 第90-94页 |
一、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效率 | 第90-91页 |
二、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的寻租行为 | 第91-94页 |
第四节 现有产权交易制度下的国有资产可寻租空间 | 第94-101页 |
一、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体制方面 | 第95-97页 |
二、产权交易市场功能方面 | 第97-98页 |
三、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定价方面 | 第98-101页 |
第四章 融资制度与国有企业制度性寻租行为 | 第101-137页 |
第一节 债权融资:国有企业信贷市场寻租 | 第101-111页 |
一、利率控制与信贷配给 | 第101-103页 |
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缺陷 | 第103-107页 |
三、信贷市场上国有企业制度性寻租行为分析 | 第107-110页 |
四、金融抑制下的银企“合谋”寻租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股权融资:国有企业证券市场寻租 | 第111-128页 |
一、证券市场制度安排及其效率分析 | 第112-116页 |
二、证券市场的租金规模估算 | 第116-118页 |
三、国有企业股权融资偏好 | 第118-120页 |
四、我国证券市场寻租行为分析 | 第120-128页 |
第三节 金融监管中的寻租行为 | 第128-137页 |
一、规制俘虏理论 | 第128-129页 |
二、Peltzman最优监管政策模型 | 第129-131页 |
三、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制度性缺陷 | 第131-135页 |
四、金融监管寻租行为分析 | 第135-137页 |
第五章 会计制度与国有企业制度性寻租行为 | 第137-147页 |
第一节 会计的经济后果学说 | 第137-139页 |
第二节 会计制度中的国有企业寻租行为分析 | 第139-147页 |
一、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 第139-141页 |
二、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 第141-144页 |
三、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寻租行为 | 第144-145页 |
四、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 第145-147页 |
第六章 整体性制度安排与寻租治理 | 第147-181页 |
第一节 实现政府行为边界合理化,加快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 第147-153页 |
一、有所不为,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的范围 | 第148-150页 |
二、有所为,优化政府的干预行为 | 第150-153页 |
第二节 改革现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合理界定和保护产权 | 第153-163页 |
一、明确政府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角色定位,实现产权所有关系的确定性 | 第153-156页 |
二、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确保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有效性.. | 第156-157页 |
三、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形式的多样性 | 第157-161页 |
四、依法改制,实现国有企业产权保护的强制性 | 第161-163页 |
第三节 完善市场体系,提升社会诚信度 | 第163-173页 |
一、完善信贷市场体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 第163-166页 |
二、完善证券市场体系,保证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 第166-169页 |
三、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实现统一监管与自律监管有机结合.. | 第169-173页 |
第四节 施行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有效治理 | 第173-179页 |
一、改革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定制度,使其公开化、独立化 | 第173-175页 |
二、限制会计政策选择,实现从机会主义到效率的转变 | 第175-176页 |
三、改进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 第176-177页 |
四、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 第177-178页 |
五、协调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 第178-179页 |
第五节 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重塑社会价值体系 | 第179-181页 |
一、构建理性经济人的道德规范体系 | 第179页 |
二、建构负责任的制度正义体系 | 第179-180页 |
三、重塑公认的社会价值体系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94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94-195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95-199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