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当代中国大陆犯罪片人物形象解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缘起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页
    1.4 研究意义第10-12页
第2章 犯罪类型片的发展第12-17页
    2.1 犯罪类型片的发展概述第12-14页
        2.1.1 犯罪类型片的概念界定第12-13页
        2.1.2 犯罪类型片的发展历史第13-14页
    2.2 中国大陆地区犯罪片的发展第14-17页
        2.2.1 20 世纪中国大陆犯罪片概述第14-15页
        2.2.2 新时期犯罪类型片的探索与发展第15-17页
第3章 当代中国大陆犯罪片角色类型与叙事功能第17-30页
    3.1 犯罪者第17-22页
        3.1.1 利欲熏心的疯癫人第18-19页
        3.1.2 情感世界的迷途者第19-20页
        3.1.3 人性泯灭的亡命徒第20-21页
        3.1.4 封闭环境里的施暴群体第21-22页
    3.2 执法者第22-27页
        3.2.1 主旋律中的新英雄第23-24页
        3.2.2 回归人本的执法者第24-25页
        3.2.3 替代执法的普通人第25-26页
        3.2.4 灰色形象第26-27页
    3.3 受害人第27-28页
    3.4 转化,变异与伪装的犯罪代理者第28-30页
第4章 当代中国大陆犯罪片人物形象的形成机制第30-38页
    4.1 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第30-32页
        4.1.1 人物动机第30-32页
        4.1.2 最终结局第32页
    4.2 社会语境与市场导向第32-35页
        4.2.1 身份聚焦第33-34页
        4.2.2 形象色彩第34-35页
    4.3 致敬经典与共同创作第35-38页
        4.3.1 本土创作第35-36页
        4.3.2 互为融合第36-38页
第5章 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犯罪片人物形象比较第38-46页
    5.1 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犯罪类型片人物第38-44页
        5.1.1 好莱坞:宗教文化与帮派传统影响下的犯罪代理者第38-40页
        5.1.2 韩国:悲情意识与复仇行动影响下的犯罪代理者第40-42页
        5.1.3 日本:“菊与刀”二元悖论影响下的犯罪代理者第42-43页
        5.1.4 香港:身份焦虑与寻求认同影响下的犯罪代理者第43-44页
    5.2 中国大陆犯罪片人物形象中缺失的类型第44-46页
第6章 当代中国大陆犯罪片的挑战与发展第46-51页
    6.1 中国大陆地区犯罪类型片人物塑造之困第46-48页
        6.1.1 审查制度的硬控制第46-47页
        6.1.2 商业运作的软控制第47-48页
    6.2 HAVE A NICE DAY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 1第53-55页
附录 2第55-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借助复合教材重构高中劳技课堂教学流程的教学效果分析
下一篇:整合艺术下的校本课程设计开发研究--以上海市A小学《京韵入门》校本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