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公共政策的内涵 | 第14-20页 |
·什么是公共性 | 第14-15页 |
·什么是公共政策 | 第15-16页 |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 第16-20页 |
3 公共政策视角下扶贫政策的内涵 | 第20-32页 |
·什么是贫困 | 第20-23页 |
·贫困是匮乏,是不平等,是文化、是剥削,或者是一种结构 | 第20-22页 |
·贫困三阶段学说 | 第22-23页 |
·贵州的扶贫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23-26页 |
·救济式扶贫阶段(1978年以前) | 第23页 |
·政策性改革扶贫阶段(1978-1985年) | 第23-24页 |
·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年) | 第24页 |
·"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 | 第24-25页 |
·新时期扶贫开发阶段(2001—) | 第25-26页 |
·现有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问题缺乏"公共性" | 第26-27页 |
·价值缺乏"公共性" | 第27-28页 |
·手段缺乏"公共性" | 第28-29页 |
·对象上缺乏"公共性" | 第29页 |
·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扶贫政策 | 第29-32页 |
·对象 | 第30页 |
·手段 | 第30-31页 |
·问题 | 第31页 |
·价值 | 第31-32页 |
4 公共政策视野下毕节地区扶贫政策的实证研究 | 第32-50页 |
·毕节地区区情简介 | 第32页 |
·毕节地区过去的贫困状况 | 第32-33页 |
·毕节地区的基本特征 | 第33-34页 |
·人穷 | 第33页 |
·地乏 | 第33-34页 |
·环境恶 | 第34页 |
·毕节地区扶贫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 | 第34-39页 |
·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历程 | 第35-36页 |
·毕节地区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 | 第36-39页 |
·毕节地区扶贫政策实证研究 | 第39-50页 |
·解决的问题缺乏"公共性" | 第40-41页 |
·扶贫的价值观缺乏"公共性" | 第41-43页 |
·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手段缺乏"公共性" | 第43-47页 |
·扶贫对象呈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移 | 第47-50页 |
5 对策建议 | 第50-57页 |
·构建多维度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增强三位一体的反贫困能力 | 第51-52页 |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投入 | 第52-53页 |
·改进和完善扶贫资金的使用 | 第53-55页 |
·资金瞄准对象上急需改进 | 第53-54页 |
·降低扶贫资金使用的准入门槛 | 第54页 |
·转变信贷扶贫资金的功能 | 第54-55页 |
·重塑扶贫主体的价值观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