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黔西南自治州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和绩效分析 | 第15-26页 |
·黔西南自治州贫困现状和原因 | 第15-21页 |
·黔西南自治州贫困现状 | 第15-17页 |
·黔西南自治州贫困地区贫困原因 | 第17-21页 |
·黔西南自治州扶贫模式及其成效 | 第21-26页 |
·黔西南自治州扶贫开发所采取的措施 | 第21-22页 |
·黔西南自治州扶贫扶贫成效及模式分析 | 第22-26页 |
3 关于构建民族地区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思考 | 第26-29页 |
·我国扶贫开发总体模式的思考 | 第26页 |
·构建民族地区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思考 | 第26-29页 |
·民族地区的贫困特点 | 第26-27页 |
·构建民族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思考 | 第27-29页 |
4 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构建原理 | 第29-39页 |
·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理论框架分析 | 第29-31页 |
·以贫困人口为中心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以信息化为中轴的必然性 | 第30-31页 |
·以开发式,定位式,参与式扶贫为底面三条要素的客观性 | 第31-34页 |
·开发式扶贫的概念 | 第31-32页 |
·参与式扶贫的概念和理论来源 | 第32-33页 |
·定位式扶贫的概念 | 第33-34页 |
·模拟现实情况进行在民族地区进行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运作 | 第34-39页 |
·立体式扶贫开发模拟运行图 | 第34-36页 |
·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运行结构 | 第36-39页 |
5 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配套措施 | 第39-44页 |
·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39-43页 |
·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 | 第40-41页 |
·对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配套措施 | 第41-42页 |
·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配套政策制定来源 | 第42-43页 |
·民族地区扶贫公共政策制定的特殊性 | 第43-44页 |
6 以黔西南自治州为例建立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 | 第44-51页 |
·在黔西南自治州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指导思想 | 第44-46页 |
·建立黔西南自治州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的关键因素 | 第44-45页 |
·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 第45-46页 |
·推动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在黔西南自治州的建立 | 第46页 |
·以贫困人口为中心,确立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 | 第46-48页 |
·以贫困人口为中心,加大扶贫资金流动力度 | 第47-48页 |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 | 第48页 |
·在黔西南自治州建立立体式扶贫开发的必要措施 | 第48-51页 |
·建立扶贫中心数据库 | 第48-49页 |
·开发GPS 定位式扶贫系统 | 第49-50页 |
·强化通讯设施建设并建立村级扶贫基站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习情况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