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周星驰及其喜剧电影简介 | 第9-10页 |
(二)周星驰喜剧电影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电影学、传播学、文学等方面的研究 | 第10页 |
2.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语境调控策略的相关研究回顾 | 第11-13页 |
1.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1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纵览 | 第11-13页 |
(四)本文研究视角和思路框架 | 第13-15页 |
1.本文研究视角 | 第13-14页 |
2.本文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周星驰喜剧电影幽默台词的语境概述 | 第15-20页 |
(一)周星驰喜剧电影幽默台词的语境构成 | 第15-16页 |
1.周星驰喜剧电影台词的言内语境 | 第15-16页 |
2.周星驰喜剧电影台词的言外语境 | 第16页 |
(二)周星驰喜剧电影幽默台词建构的原则 | 第16-19页 |
1.不关联原则 | 第16-17页 |
2.超现实原则 | 第17-18页 |
3.不协调原则 | 第18-19页 |
(三)周星驰喜剧电影幽默台词研究与语境调控策略研究结合的可行性 | 第19-20页 |
三、周星驰喜剧电影幽默台词建构的言内语境调控策略 | 第20-31页 |
(一)顺应上下文 | 第20-23页 |
1.顺应前言后语的语音形式 | 第20-21页 |
2.利用多义词制造多情景的巧合 | 第21-22页 |
3.顺应上文的某个词语 | 第22-23页 |
4.借用上文的语句格式和语气语调 | 第23页 |
(二)悖逆上下文 | 第23-31页 |
1.词语的超常搭配 | 第23-24页 |
2.利用停顿产生歧义 | 第24-26页 |
3.刻意打破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 第26-27页 |
4.语码形式的转换 | 第27-28页 |
5.曲解别解策略 | 第28-29页 |
6.打破常情地使用十分精确的数据或术语 | 第29页 |
7.悖逆上文的语体特点 | 第29-31页 |
四、周星驰喜剧电影幽默台词建构的言外语境调控策略 | 第31-44页 |
(一)顺应情景知识 | 第31-33页 |
1.顺应交际的主题 | 第31页 |
2.顺应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 | 第31-32页 |
3.顺应交际的正式程度 | 第32-33页 |
(二)悖逆情景知识 | 第33-34页 |
1.无视交际的主题 | 第33页 |
2.割裂话语与交际时间、空间的联系 | 第33-34页 |
(三)顺应背景知识 | 第34-35页 |
1.顺应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 | 第34-35页 |
(四)悖逆背景知识 | 第35-41页 |
1.违反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 | 第35页 |
2.违反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 | 第35-40页 |
3.悖逆常识 | 第40-41页 |
(五)顺应相互知识 | 第41-43页 |
1.利用交际对象的知识水平 | 第41-42页 |
2.顺应谈及的第三者的职业特点 | 第42页 |
3.利用对象的性格特点 | 第42-43页 |
(六)悖逆相互知识 | 第43-44页 |
1.不合说话对象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