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1.1 柴油机排放标准 | 第8-12页 |
1.2 控制车用柴油机NOx排放的技术措施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车用柴油机EGR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1.3.1 EGR技术降低NOX的机理 | 第13-14页 |
1.3.2 EGR的实现方式 | 第14-17页 |
1.3.3 EGR控制装置 | 第17-18页 |
1.3.4 EGR率测量方法 | 第18-20页 |
1.3.5 柴油机瞬态工况研究 | 第20-24页 |
1.4 EGR技术应用状况及问题 | 第24-25页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车用增压柴油机EGR系统设计 | 第26-39页 |
2.1 转阀式EGR系统设计 | 第26-31页 |
2.2 EGR电控系统设计 | 第31-37页 |
2.2.1 硬件设计 | 第31-34页 |
2.2.2 电控程序设计 | 第34-37页 |
2.3 EGR阀系统响应时间测试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EGR对柴油机稳态性能的影响 | 第39-55页 |
3.1 试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页 |
3.2 冷EGR对柴油机性能和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39-44页 |
3.3 冷EGR的柴油机微粒排放试验分析 | 第44-45页 |
3.4 电控EGR的EGR率全工况优化 | 第45-48页 |
3.5 全工况电控EGR的柴油机13工况试验 | 第48-51页 |
3.6 EGR冷却强度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 第51-52页 |
3.7 转阀EGR系统EGR的均匀性 | 第52-5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EGR对柴油机瞬态性能的影响 | 第55-92页 |
4.1 瞬态工况下EGR率测量方法研究 | 第55-60页 |
4.1.1 热线温度法测量EGR率理论分析 | 第56-57页 |
4.1.2 热线温度采集电路 | 第57-58页 |
4.1.3 热线温度标定 | 第58-59页 |
4.1.4 热线温度法与CO_2示踪法测试精度试验对比 | 第59-60页 |
4.2 瞬态工况数据采集系统 | 第60-63页 |
4.3 EGR瞬态响应 | 第63-71页 |
4.3.1 恒转速递增转矩工况(CSIT)EGR的响应 | 第63-68页 |
4.3.2 恒转矩递增转速(CTIS)工况EGR的响应 | 第68-71页 |
4.4 有EGR柴油机瞬态工况下排放 | 第71-77页 |
4.4.1 恒转速递增转矩(CSIT)工况柴油机的排放 | 第71-75页 |
4.4.2 恒转矩递增转速工况(CTIS)工况柴油机的排放 | 第75-77页 |
4.5 有EGR柴油机瞬态过程缸内的燃烧规律 | 第77-90页 |
4.5.1 恒转速递增转矩工况(CSIT)的燃烧 | 第78-89页 |
4.5.2 恒转矩递增转速工况(CTIS)的燃烧 | 第89-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EGR阶跃过程及瞬态EGR率控制策略 | 第92-98页 |
5.1 EGR阶跃过程 | 第92-95页 |
5.2 有EGR恒转速递增转矩工况(CSIT)工况EGR的控制策略 | 第95-9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98-10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98-99页 |
6.2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99-100页 |
6.3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的发表情况 | 第109-11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情况 | 第110-111页 |
图表 | 第111-114页 |
摘要 | 第114-119页 |
Abstract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