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一、选题由来 | 第9-10页 |
| 二、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三、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 四、学术史回顾 | 第13-17页 |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确立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及问题 | 第18-29页 |
| 第一节 确立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方法的重要性 | 第18-21页 |
| 一、落实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 第18-19页 |
| 二、发挥对历史学习的导向作用 | 第19-21页 |
| 第二节“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上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意识的缺乏 | 第21-25页 |
| 二、预设目标与现行评价存在差距 | 第25-29页 |
| 第二章“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方法的基本内涵 | 第29-40页 |
| 第一节 定量评价的方法 | 第29-33页 |
| 一、纸笔测验 | 第29-32页 |
| 二、利克特量表 | 第32-33页 |
| 第二节 定性评价的方法 | 第33-40页 |
| 一、观察法 | 第34-36页 |
| 二、访谈法 | 第36-37页 |
|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 | 第37-40页 |
| 第三章“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 | 第40-47页 |
| 第一节 评价方式多元化 | 第40-42页 |
| 一、.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 第40-41页 |
|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评价功能多元化 | 第42-44页 |
| 一、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 第42-43页 |
| 二、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 | 第43-44页 |
| 第三节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第44-47页 |
| 一、更新评价的观念 | 第44-45页 |
| 二、重视评价的反馈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1-52页 |
| 附录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