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19-21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2 研究的难点 | 第20-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36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1-28页 |
2.1.1 家族企业 | 第21-23页 |
2.1.2 家族上市公司 | 第23-24页 |
2.1.3 董事会结构 | 第24-26页 |
2.1.4 家族企业绩效 | 第26-28页 |
2.2 家族企业董事会的相关理论及其构成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2.2.1 家族企业董事会的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2.2.2 家族企业董事会构成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2.3 董事会结构与家族企业绩效研究 | 第30-35页 |
2.3.1 家族成员担任企业高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2 家族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2.3.3 独立董事的比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2-33页 |
2.3.4 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3-34页 |
2.3.5 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4-35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35-3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6-41页 |
3.1 研究探索方向 | 第36页 |
3.2 概念模型 | 第36-37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7-40页 |
3.3.1 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7-38页 |
3.3.2 独立董事比例与家族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8页 |
3.3.3 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家族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8-39页 |
3.3.4 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家族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研究数据及变量定义 | 第41-46页 |
4.1 研究数据 | 第41-43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43-45页 |
4.2.1 因变量 | 第43-44页 |
4.2.2 自变量 | 第44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44页 |
4.2.4 哑变量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董事会结构对家族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6-63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51页 |
5.1.1 样本的分布情况 | 第46-47页 |
5.1.2 部分变量的分布情况 | 第47-50页 |
5.1.3 样本分组数据的描述统计和T检验 | 第50-51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5.2.1 皮尔逊相关性检验 | 第51-52页 |
5.2.2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52页 |
5.3 董事会结构对市场绩效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2-56页 |
5.3.1 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 | 第52-54页 |
5.3.2 实际控制人不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 | 第54-56页 |
5.4 董事会结构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6-60页 |
5.4.1 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 | 第56-58页 |
5.4.2 实际控制人不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 | 第58-60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60-61页 |
5.6 实证小结 | 第61-63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3-68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主要研究启示与对策建议 | 第64-65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5-68页 |
6.3.1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6.3.2 未来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