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Ⅱ型分泌系统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8-10页
1 材料第10-12页
    1.1 质粒和菌株第10页
    1.2 培养基第10-11页
        1.2.1 LB平板(w/v)第10页
        1.2.2 ALB平板(w/v)第10页
        1.2.3 CLB平板(w/v)第10页
        1.2.4 SCLB平板(w/v)第10页
        1.2.5 TCLB平板(w/v)第10-11页
        1.2.6 蔗糖平板 (w/v)第11页
        1.2.7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w/v)第11页
        1.2.8 LB液体培养基第11页
    1.3 主要试剂第11页
    1.4 主要仪器第11-12页
2 方法第12-24页
    2.1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第12-13页
    2.2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Ⅱ型分泌系统E基因突变株的构建第13-20页
        2.2.1 突变株ΔgspE的PCR引物设计:第13-14页
        2.2.2 GspE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以及氯霉素基因的PCR扩增(以ΔgspE为例)第14-15页
        2.2.3 PCR产物的纯化第15-16页
        2.2.4 E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及cat基因进行SOE-PCR第16页
        2.2.5 SOE-PCR产物切胶回收第16页
        2.2.6 大量制备SOE-PCR融合片段第16-18页
        2.2.7 重组质粒提取第18页
        2.2.8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18-19页
        2.2.9 重组质粒测序分析第19页
        2.2.10 重组质粒和自杀质粒pEX18Tc进行大量双酶切第19-20页
        2.2.11 自杀质粒pEX-18Tc和目的片段切胶回收第20页
    2.3 构建重组自杀质粒第20-22页
        2.3.1 将纯化后的目的片段与自杀质粒连接第20页
        2.3.2 重组自杀质粒的转化第20-21页
        2.3.3 重组自杀质粒的提取第21页
        2.3.4 重组自杀质粒的酶切鉴定及测序第21页
        2.3.5 接合转移第21-22页
    2.4 基因突变株的PCR鉴定第22-23页
        2.4.1 突变株的基因组提取第22页
        2.4.2 鉴定使用引物第22-23页
    2.5 各突变株和野生株D2的蛋白分泌检测第23-24页
        2.5.1 制备蛋白样品第23页
        2.5.2 SDS-PAGE电泳第23-24页
    2.6 基因敲除后突变株和野生株的生长情况观察第24页
3 结果第24-36页
    3.1 GspE基因上下游序列测序第24-28页
        3.1.1 E基因上下游序列PCR扩增第24-25页
        3.1.2 E基因上下游与 18T载体连接后酶切鉴定结果第25页
        3.1.3 E上游基因测序后与E基因及下游基因的拼接结果第25-28页
    3.2 构建突变株ΔgspE第28-32页
        3.2.1 E基因上下游同源臂以及cat片段PCR扩增结果第28-29页
        3.2.2 SOE-PCR结果第29-30页
        3.2.3 重组质粒提取及酶切结果第30页
        3.2.4 PCR水煮模板法筛选出突变株后鉴定结果第30页
        3.2.5 SOE片段测序结果(2008bp,有下划线的序列为插入序列)第30-32页
    3.3 XpsE基因敲除及两套Ⅱ型分泌系统E基因同时敲除第32-35页
        3.3.1 D、F片段以及SOEPCR扩增结果第32-33页
        3.3.2 重组质粒提取及酶切鉴定结果第33页
        3.3.3 水煮模板法筛选出突变株后PCR鉴定结果第33-34页
        3.3.4 D+F片段测序结果(1652bp,无插入序列)第34-35页
    3.4 野生株和突变株的SDS-PAGE结果第35-36页
    3.5 D2野生株与各突变株生长情况的比较第36页
4 讨论第36-40页
5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6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微生物分类识别中的应用研究第43-48页
    6.1 引言第43-44页
    6.2 数据处理第44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6.4 讨论第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综述第48-60页
    1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分泌系统的概述第48-49页
    2 Ⅱ型分泌系统第49-52页
    3 基因敲除技术第52-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T公司海外仓运营管理案例研究
下一篇:小型快消品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管理方案分析--以玛瑞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