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简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C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现状 | 第14-21页 |
2.1 融资租赁业绩表现 | 第14-15页 |
2.2 业务资金支持 | 第15-16页 |
2.2.1 内源融资 | 第15页 |
2.2.2 外源融资 | 第15-16页 |
2.3 业务风险管理 | 第16-17页 |
2.3.1 租赁物风险管理 | 第16-17页 |
2.3.2 租金违约风险管理 | 第17页 |
2.3.3 操作风险管理 | 第17页 |
2.3.4 市场风险管理 | 第17页 |
2.4 租赁模式 | 第17-19页 |
2.4.1 直接租赁 | 第17-18页 |
2.4.2 售后回租 | 第18-19页 |
2.5 租金定价方法 | 第19-21页 |
2.5.1 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法 | 第19页 |
2.5.2 成本加成定价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C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3.1 融资制约业务发展 | 第21-22页 |
3.1.1 内源融资支持不足 | 第21页 |
3.1.2 外源融资制约突出 | 第21-22页 |
3.1.3 融资期限与租赁期限不匹配 | 第22页 |
3.2 业务风险控制不足 | 第22-24页 |
3.2.1 违约风险 | 第22页 |
3.2.2 业务操作风险 | 第22-23页 |
3.2.3 市场风险 | 第23-24页 |
3.3 租赁模式缺乏竞争优势 | 第24页 |
3.3.1 租赁模式同质化 | 第24页 |
3.3.2 租赁模式缺乏灵活性 | 第24页 |
3.4 租金定价方法不完善 | 第24-26页 |
3.4.1 租金定价方法不能准确体现成本 | 第25页 |
3.4.2 租金定价方法基本不涉及风险量化 | 第25-26页 |
第四章 C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6-32页 |
4.1 融资基础条件差 | 第26-27页 |
4.1.1 缺乏内源融资支持能力 | 第26页 |
4.1.2 外源融资不易获取 | 第26-27页 |
4.1.3 筹资期限缺乏针对性 | 第27页 |
4.2 业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 第27-29页 |
4.2.1 违约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 第27-28页 |
4.2.2 操作风险疏于防范 | 第28-29页 |
4.2.3 忽略市场风险 | 第29页 |
4.3 租赁模式关注不足 | 第29-30页 |
4.3.1 租赁模式创新关注有限 | 第29-30页 |
4.3.2 租赁模式针对性不足 | 第30页 |
4.4 定价理论认识有限 | 第30-32页 |
4.4.1 忽略部分成本因子 | 第30-31页 |
4.4.2 无风险量化意识 | 第31-32页 |
第五章 C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32-44页 |
5.1 优化融资条件 | 第32-36页 |
5.1.1 提升内源融资支持能力 | 第32页 |
5.1.2 努力拓展外源融资 | 第32-35页 |
5.1.3 筹资期限与租赁期限合理配比 | 第35-36页 |
5.2 切实完善业务风险管理机制 | 第36-40页 |
5.2.1 完善违约风险控制体系 | 第36-37页 |
5.2.2 防范操作风险 | 第37-38页 |
5.2.3 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 | 第38-40页 |
5.3 提升租赁模式竞争优势 | 第40-42页 |
5.3.1 开展新型租赁模式 | 第40-41页 |
5.3.2 灵活选择租赁模式 | 第41-42页 |
5.4 探索新型租金定价方法 | 第42-44页 |
5.4.1 准确把握成本因素 | 第42页 |
5.4.2 量化风险因子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