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内容与思路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相关研究理论 | 第20-25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一、混合式学习 | 第20-21页 |
二、过程性评价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第23页 |
三、后现代主义评价观 | 第23-25页 |
第三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 第25-38页 |
第一节 学情分析 | 第25-30页 |
一、学习内容分析 | 第25-26页 |
二、学习者分析 | 第26-30页 |
第二节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 | 第30-32页 |
一、现有模式分析 | 第30-32页 |
二、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 | 第32页 |
第三节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体设计 | 第32-38页 |
一、分小组学习 | 第32-33页 |
二、混合式学习任务设计 | 第33-34页 |
三、混合式学习资源设计 | 第34-35页 |
四、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 | 第35-36页 |
五、混合式学习平台设计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混合式学习中学生过程性评价指标构建 | 第38-56页 |
第一节 混合式学习评价的因素研究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混合式学习评价指标建立 | 第40-42页 |
第三节 混合式学习中学生过程性评价指标建立 | 第42-56页 |
一、现有的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中的学生评价体系 | 第42-43页 |
二、混合式学习中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指标拟定 | 第43-50页 |
三、过程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0-56页 |
第五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应用 | 第56-83页 |
第一节 过程性评价工具设计 | 第56-64页 |
一、电子档案袋设计 | 第56-58页 |
二、观察量表设计 | 第58-59页 |
三、评价量表设计 | 第59-62页 |
四、调查问卷设计 | 第62页 |
五、访谈 | 第62-63页 |
六、网络学习情况统计 | 第63页 |
七、测试设计 | 第63-64页 |
第二节 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应用 | 第64-83页 |
一、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实践设计 | 第64页 |
二、样本的选取 | 第64-67页 |
三、评价实施 | 第67-74页 |
四、评价结果反馈与反思 | 第74-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 第83-8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83页 |
第二节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83-84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附录 | 第88-110页 |
附录A:个人任务清单 | 第88-93页 |
附录B:专家审阅调查问卷: | 第93-95页 |
附录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前调查问卷[一周时测][三周时测] .. 85附录D:《大学计算机基础》中测问卷 | 第95-102页 |
附录E:《大学计算机基础》后测问卷 | 第102-106页 |
附录F:《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知识部分测试 | 第106-108页 |
附录G:打字比赛成绩 | 第108-109页 |
附录H:课堂观察量表:郭海静 | 第109-110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