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1-15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1-12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2 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2.1 随机分组 | 第12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2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第13页 |
3.3 安全性观察指标 | 第13页 |
3.4 观察方法 | 第13页 |
4. 临床疗效标准 | 第13-14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结果 | 第15-19页 |
1. 般情况分析 | 第15页 |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 第15-16页 |
2.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对比 | 第15页 |
2.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对比 | 第15页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分布情况对比 | 第15-16页 |
3. 各项指标结果及分析 | 第16-18页 |
3.1 两组治疗后及1月后肛周疼痛分布对比 | 第16页 |
3.2 两组治疗后及1月后病变肿块指诊触痛对比 | 第16页 |
3.3 两组治疗后及1月后肿块皮温分布对比 | 第16页 |
3.4 两组治疗后及1月后肿块皮色分布对比 | 第16-17页 |
3.5 两组治疗后1月后CRP分布情况对比 | 第17页 |
3.6 两组治疗后及1月后超声下肛周肿块大小分布对比 | 第17页 |
3.7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分布对比 | 第17-18页 |
3.8 两组总疗效对比 | 第18页 |
3.9 两组停药1月后的复发情况对比 | 第18页 |
4. 安全性检验 | 第18-19页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19-26页 |
1. 对早期肛周皮下脓肿的认识 | 第19-20页 |
1.1 祖国医学对早期肛周皮下脓肿的认识 | 第19页 |
1.2 现代医学对早期肛周皮下脓肿的认识 | 第19-20页 |
2. 早期肛周皮下脓肿的诊断 | 第20页 |
3. 早期肛周皮下脓肿的治疗 | 第20-22页 |
4. 关于选择黄连解毒汤作对照 | 第22页 |
5. 新癀片的分析 | 第22-23页 |
5.1 来源 | 第22页 |
5.2 新癀片的组成、功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22-23页 |
6. 关于介质的选择 | 第23-24页 |
7. 新癀片治疗火毒蕴结型早期肛周皮下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 | 第24-26页 |
7.1 临床疗效观察 | 第24页 |
7.2 早期肛周皮下脓肿患者肛周疼痛的特点及分析 | 第24-25页 |
7.3 早期肛周皮下脓肿患者肿块大小的分析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附录 | 第30-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文献综述 | 第36-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作者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