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共轭炔烯醛参与的新型串联反应及其在构建多环化合物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51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共轭炔烯醛(酮)化合物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第13-40页
        1.2.1 基于苯并异吡喃盐中间体第13-24页
            1.2.1.1 直接[4+2]环加成反应第14-18页
            1.2.1.2 [4+2]环加成串联反应第18-20页
            1.2.1.3 捕捉苯并异吡喃盐碳正离子的反应第20-23页
            1.2.1.4 多组分氮杂环化反应第23-24页
        1.2.2 基于[3+2]偶极加成第24-28页
        1.2.3 基于 2-呋喃卡宾中间体第28-35页
        1.2.4 基于共轭炔烯醛的碳氢活化或者环金属化过程第35-36页
        1.2.5 基于o-QDM活性中间体的环化反应第36-38页
        1.2.6 其它类型的串联反应第38-40页
    1.3 共轭炔烯酯(酸)或酰胺化合物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第40-44页
        1.3.1 共轭炔烯酯(酸)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第40-42页
        1.3.2 共轭炔烯酰胺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第42-44页
    1.4 共轭炔烯亚胺类化合物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第44-50页
        1.4.1 共轭炔烯肟化合物参与的反应第44-45页
        1.4.2 共轭炔烯腙化合物参与的反应第45-46页
        1.4.3 共轭炔烯硝酮化合物参与的反应第46-47页
        1.4.4 共轭炔烯亚胺化合物参与的反应第47-50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50-51页
        1.5.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50页
        1.5.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50-51页
第二章 银催化 1,3-偶极加成/环丙烷化反应第51-116页
    2.1 引言第51页
    2.2 银催化经过银卡宾中间体的反应研究背景第51-53页
    2.3 选题思路第53-5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55-61页
        2.4.1 条件优化第55-57页
        2.4.2 底物拓展第57-58页
        2.4.3 竞争反应研究第58-59页
        2.4.4 初步的不对称催化探索第59-60页
        2.4.5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60-61页
    2.5 实验部分第61-115页
        2.5.1 化学试剂第61-62页
        2.5.2 典型的实验操作第62-64页
            2.5.2.1 丙炔酸酯的合成第62-63页
            2.5.2.2 酯基贫电子共轭炔烯醛的合成第63-64页
            2.5.2.3 乙酰基贫电子共轭炔烯醛的合成第64页
            2.5.2.4 1,3-偶极环加成/环丙烷化反应操作步骤第64页
        2.5.3 化合物的表征及谱图数据第64-115页
    2.6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三章 铟催化构建高张力环丁烯骨架分子第116-200页
    3.1 引言第116-122页
        3.1.1 光照条件下构建环丁烯骨架第116-117页
        3.1.2 通过环金属化过程形成环丁烯第117-118页
        3.1.3 通过环丙基金属卡宾中间体的开环扩环第118-120页
        3.1.4 Ficini环化反应构建环丁烯第120-121页
        3.1.5 其它的合成方法第121-122页
    3.2 选题思路第122-12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123-129页
        3.3.1 条件优化第123-125页
        3.3.2 底物拓展第125-127页
        3.3.3 产物的化学转化第127页
        3.3.4 产物的稳定性实验第127-128页
        3.3.5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128-129页
    3.4 芴醇衍生物的底物拓展第129-131页
    3.5 对照实验第131-132页
    3.6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132-133页
    3.7 实验部分第133-199页
        3.7.1 化学试剂第133-134页
        3.7.2 典型的实验操作第134-136页
            3.7.2.1 茚酮并环丁烯化合物的合成第134-135页
            3.7.2.2 溴代环丁烯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第135页
            3.7.2.3 溴代环丁烯与炔烃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第135页
            3.7.2.4 溴代环丁烯与乙酰胺的偶联反应第135-136页
            3.7.2.5 芴醇或萘的衍生物合成实验操作第136页
        3.7.3 产物的表征及谱图数据第136-199页
    3.8 本章小结第199-200页
第四章 铟催化构建茚酮并 2-亚甲基四氢呋喃和 γ-丁内酯第200-247页
    4.1 引言第200-201页
    4.2 选题思路第20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201-209页
        4.3.1 条件优化第201-204页
        4.3.2 底物拓展第204-206页
        4.3.3 控制反应研究第206-208页
        4.3.4 γ-丁内酯的合成第208-209页
    4.4 实验部分第209-246页
        4.4.1 化学试剂第209-210页
        4.4.2 典型的实验操作第210-212页
            4.4.2.1 合成茚酮并 2-亚甲基四氢呋喃的实验操作第210-211页
            4.4.2.2 合成茚酮并环戊烷的实验操作第211页
            4.4.2.3 捕捉反应中间体的实验操作第211-212页
            4.4.2.4 合成茚酮并 γ-丁内酯的实验操作第212页
            4.4.2.5 脱酯基或者脱酰基实验操作第212页
        4.4.3 化合物表征及谱图数据第212-246页
    4.5 本章小结第246-247页
第五章 锌催化贫电子共轭炔烯醛与共轭二烯的反应第247-283页
    5.1 引言第247页
    5.2 选题思路第24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247-251页
        5.3.1 条件优化第247-249页
        5.3.2 底物拓展第249-250页
        5.3.3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250页
        5.3.4 锌催化贫电子共轭炔烯醛的二聚环化反应第250-251页
    5.4 实验部分第251-282页
        5.4.1 化学试剂第251-252页
        5.4.2 典型的实验操作第252-253页
            5.4.2.1 环己烯并茚酮的合成第252页
            5.4.2.2 贫电子共轭炔烯醛的二聚第252-253页
        5.4.3 化合物表征及谱图数据第253-282页
    5.5 本章小结第282-283页
结论第283-285页
参考文献第285-300页
附录:化合物数据一览表第300-3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303-305页
致谢第305-306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306页

论文共3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癀片治疗火毒蕴结型早期肛周皮下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Ftx IncRNA编码的miR-545/374a在HBV相关的肝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