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变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节能减排政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节能减排政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政策过程及其主要职能 | 第16-18页 |
2.1.1 政策过程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2 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主要职能 | 第17-18页 |
2.2 政策工具及其主要类型 | 第18-21页 |
2.2.1 政策工具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2 政策工具的类型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变历程 | 第21-33页 |
3.1 节能减排政策的形成阶段 | 第21-23页 |
3.1.1 形成阶段的主要政策 | 第21-22页 |
3.1.2 形成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2-23页 |
3.1.3 形成阶段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3页 |
3.2 节能减排政策的发展阶段 | 第23-26页 |
3.2.1 发展阶段的主要政策 | 第24-26页 |
3.2.2 发展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6页 |
3.2.3 发展阶段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6页 |
3.3 节能减排政策的修正变革阶段 | 第26-30页 |
3.3.1 修正变革阶段的主要政策 | 第27-28页 |
3.3.2 修正变革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8-29页 |
3.3.3 修正变革阶段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3.4 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改革阶段 | 第30-33页 |
3.4.1 深化改革阶段的主要政策 | 第30-31页 |
3.4.2 深化改革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31页 |
3.4.3 深化改革阶段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第4章 英国节能减排政策及其经验教训 | 第33-40页 |
4.1 借鉴英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原因 | 第33页 |
4.2 英国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措施 | 第33-36页 |
4.2.1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 第33-34页 |
4.2.2 法应对气候变化 | 第34-36页 |
4.2.3 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 第36页 |
4.3 英国节能减排政策的经验 | 第36-38页 |
4.3.1 经济杠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 第36-37页 |
4.3.2 节能立法的规范对象逐渐扩大 | 第37-38页 |
4.3.3 政府的作用和责任不断强化 | 第38页 |
4.4 英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教训 | 第38-40页 |
4.4.1 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不力 | 第38-39页 |
4.4.2 政府节能减排动力不足 | 第39-40页 |
第5章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发展趋势 | 第40-51页 |
5.1 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 第40-45页 |
5.1.1 政策内容更具行业针对性 | 第40-41页 |
5.1.2 财税政策的作用不断强化 | 第41-43页 |
5.1.3 技术创新政策成为节能减排工作基础 | 第43-45页 |
5.2 政策过程更加规范 | 第45-47页 |
5.2.1 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不断增强 | 第45页 |
5.2.2 政策执行的水平不断提高 | 第45-46页 |
5.2.3 政策评估的标准不断完善 | 第46-47页 |
5.3 政策工具更加丰富 | 第47-51页 |
5.3.1 命令控制型工具认可度不断提高 | 第48页 |
5.3.2 经济激励型工具调节能力不断加强 | 第48-49页 |
5.3.3 自愿型工具促使公民参与渠道不断扩大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