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病毒病论文

分子修饰狂犬病ERA疫苗株及表达埃博拉或马尔堡病毒GP重组ERA疫苗株的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英文缩略表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4页
    1.1 引言第18页
    1.2 狂犬病病毒第18-23页
        1.2.1 分类第18-19页
        1.2.2 形态结构第19-20页
        1.2.3 蛋白结构与功能第20-23页
            1.2.3.1 核蛋白第20页
            1.2.3.2 磷蛋白第20-21页
            1.2.3.3 基质蛋白第21页
            1.2.3.4 糖蛋白第21-22页
            1.2.3.5 依赖RNA的RNA聚合酶蛋白第22-23页
    1.3 狂犬病流行病学概况第23-24页
        1.3.1 人间狂犬病第23页
        1.3.2 家养动物狂犬病第23-24页
        1.3.3 野生动物狂犬病第24页
    1.4 狂犬病疫苗概况第24-27页
        1.4.1 人用狂犬病疫苗第24-25页
            1.4.1.1 神经组织疫苗第24页
            1.4.1.2 禽胚疫苗第24-25页
            1.4.1.3 细胞培养疫苗第25页
        1.4.2 兽用狂犬病疫苗第25-27页
            1.4.2.1 注射用疫苗第25页
            1.4.2.2 口服疫苗第25-27页
    1.5 狂犬病病毒载体概况第27-28页
    1.6 埃博拉病毒概况第28-29页
    1.7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概况第29-30页
    1.8 埃博拉出血热疫苗概况第30页
    1.9 马尔堡病毒概况第30-31页
    1.10 马尔堡出血热流行病学概况第31-32页
    1.11 马尔堡出血热疫苗概况第32页
    1.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分子修饰狂犬病毒ERA疫苗株的生物学特性与.服免疫学研究第34-5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2.1.1 细胞与病毒株第34页
        2.1.2 实验动物第34页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4页
        2.1.4 病毒的制备及滴定第34-35页
        2.1.5 rERAG_333E株的生长动力学曲线的测定第35页
        2.1.6 rERAG_333E株的遗传稳定性鉴定第35页
        2.1.7 rERAG_333E株的致病力分析第35-36页
        2.1.8 rERAG_333E株的免疫原性分析第36页
        2.1.9 rERAG_333E株.服免疫BABL/c小鼠第36页
        2.1.10 rERAG_333E株.服免疫比格犬第36-37页
        2.1.11中和试验第37页
        2.1.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37页
    2.2 结果第37-47页
        2.2.1 rERAG_333E株具有与亲本株相似的生长动力学第37-38页
        2.2.2 rERAG_333E株糖蛋白333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具有遗传稳定性第38-39页
        2.2.3 G_333E突变使ERA株失去嗜神经性及对成年BABL/c小鼠的致病力第39-41页
        2.2.4 rERAG_333E株对BABL/c小鼠和比格犬肌肉接种的免疫效力第41-43页
        2.2.5 rERAG_333E株.服免疫BABL/c小鼠诱导持久、高水平中和抗体反应并提供完全攻毒保护第43-44页
        2.2.6 rERAG_333E株.服免疫比格犬安全且能诱导长达三年的中和抗体和适量的唾液抗狂犬病病毒特异性IgA反应第44-47页
    2.3 讨论第47-50页
第三章 狂犬病毒RERAG_333E株载体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究第50-67页
    3.1 实验材料第50-51页
        3.1.1 细胞与病毒株第50页
        3.1.2 质粒第50页
        3.1.3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50-51页
        3.1.4 实验动物第51页
        3.1.5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51页
    3.2 实验方法第51-56页
        3.2.1 含扎伊尔、苏丹埃博拉病毒野生型或密码子优化的GP基因的重组rERAG_333E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第51-52页
        3.2.2 重组病毒的拯救第52-53页
        3.2.3 间接免疫荧光第53页
        3.2.4 种毒的制备及滴定第53页
        3.2.5 Western bloting第53页
        3.2.6 重组病毒生长动力学曲线的测定第53-54页
        3.2.7 重组病毒遗传稳定性鉴定第54页
        3.2.8 重组病毒对BABL/c小鼠的致病力分析第54页
        3.2.9 灭活疫苗的制备第54页
        3.2.10 重组病毒对BABL/c小鼠的免疫实验第54-55页
        3.2.11 中和试验第55页
        3.2.12 ELISA第55-56页
    3.3 结果第56-65页
        3.3.1 含ZEBOV wt-G或co-GP基因、SEBOV wt-G或co-GP基因的重组RAB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第56页
        3.3.2 病毒的拯救第56页
        3.3.3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救获的重组病毒第56-58页
        3.3.4 Western bloting第58页
        3.3.5 重组病毒具有与亲本株相似的生长动力学第58-59页
        3.3.6 重组病毒具有遗传稳定性第59页
        3.3.7 埃博拉病毒GP基因的插入和表达没有增强载体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第59-60页
        3.3.8 重组病毒不同途径免疫BABL/c小鼠引起高水平抗狂犬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中和抗体第60-63页
        3.3.9 重组病毒不同途径免疫BABL/c小鼠引起高水平抗埃博拉GP的IgG及IgG2a反应第63-65页
    3.4 讨论第65-67页
第四章 狂犬病毒RERAG_333E株载体马尔堡病毒疫苗的研究第67-78页
    4.1 实验材料第67页
    4.2 实验方法第67-70页
        4.2.1含马尔堡病毒野生型或密码子优化的GP基因的重组rERAG_333E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第67-68页
        4.2.2 重组病毒的拯救第68页
        4.2.3 间接免疫荧光第68-69页
        4.2.4 种毒的制备及滴定第69页
        4.2.5 Western bloting第69页
        4.2.6 重组病毒生长动力学曲线的测定第69页
        4.2.7 重组病毒遗传稳定性鉴定第69页
        4.2.8 灭活病毒的制备第69页
        4.2.9 重组病毒对BABL/c小鼠的致病力分析第69页
        4.2.10重组病毒对BABL/c小鼠的免疫第69-70页
        4.2.11中和试验第70页
    4.3 结果第70-76页
        4.3.1 含MBGV wt-G或co-GP基因的重组RAB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第70页
        4.3.2 病毒的拯救第70页
        4.3.3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救获的重组病毒第70-71页
        4.3.4 Western bloting第71-72页
        4.3.5 重组病毒具有与亲本株相似的生长动力学第72-73页
        4.3.6 重组病毒具有遗传稳定性第73页
        4.3.7 重组病毒.服和肌肉接种对小鼠均无致病力第73-74页
        4.3.8 重组病毒对BABL/c小鼠的免疫效力第74-76页
    4.4 讨论第76-78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105页
附录第105-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个人简历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变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
下一篇: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契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