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1章 绪论第36-56页
    1.1 研究背景第37-45页
    1.2 研究内容第45-46页
    1.3 研究意义第46-49页
        1.3.1 理论意义第46-48页
        1.3.2 实践意义第48-49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49-51页
        1.4.1 研究方法第49-50页
        1.4.2 研究思路第50-51页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文章结构第51-56页
        1.5.1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51-52页
        1.5.2 文章结构第52-5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56-140页
    2.1 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第56-66页
        2.1.1 计划行为理论第57-59页
        2.1.2 三元交互理论第59-61页
        2.1.3 自我效能感理论第61-63页
        2.1.4 相关理论对本研究启示第63-66页
    2.2 创业教育文献综述第66-81页
        2.2.1 创业与创业教育第66-70页
        2.2.2 创业教育维度分析第70-71页
        2.2.3 创业教育理论模型第71-74页
        2.2.4 创业教育的前置变量影响研究第74页
        2.2.5 创业教育的结果变量影响研究第74-75页
        2.2.6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相关内容回顾第75-80页
        2.2.7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相关内容回顾第80-81页
    2.3 创业行为文献综述第81-94页
        2.3.1 创业行为的内涵第82-83页
        2.3.2 创业行为文献梳理第83-88页
        2.3.3 创业行为维度分析第88页
        2.3.4 创业行为理论模型第88-92页
        2.3.5 创业行为的前置变量影响研究第92-94页
        2.3.6 创业行为的结果变量影响研究第94页
    2.4 创业能力文献综述第94-99页
        2.4.1 创业能力的内涵第95-96页
        2.4.2 创业能力维度分析第96页
        2.4.3 创业能力理论模型第96-98页
        2.4.4 创业能力的前置变量影响研究第98页
        2.4.5 创业能力的结果变量影响研究第98-99页
        2.4.6 创业能力作为中介效应的影响研究第99页
    2.5 创业激情研究综述第99-104页
        2.5.1 创业激情的内涵第99-100页
        2.5.2 创业激情维度分析第100-101页
        2.5.3 创业激情理论模型第101-103页
        2.5.4 创业激情的前置变量影响研究第103-104页
        2.5.5 创业激情的结果变量影响研究第104页
        2.5.6 创业激情作为中介效应的研究第104页
    2.6 创业意向文献综述第104-116页
        2.6.1 创业意向的内涵第105-106页
        2.6.2 创业意向的维度分析第106-107页
        2.6.3 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第107-114页
        2.6.4 创业意向的前置变量影响研究第114-115页
        2.6.5 创业意向的结果变量影响研究第115页
        2.6.6 创业意向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第115-116页
    2.7 创业动机文献综述第116-120页
        2.7.1 创业动机的内涵第116-117页
        2.7.2 创业动机维度分析第117-118页
        2.7.3 创业动机理论模型第118-119页
        2.7.4 创业动机的前置变量影响研究第119-120页
        2.7.5 创业动机的结果变量影响研究第120页
        2.7.6 创业动机作为中介效应的影响研究第120页
    2.8 创业意识文献综述第120-126页
        2.8.1 创业意识的内涵第121-122页
        2.8.2 创业意识维度分析第122-124页
        2.8.3 创业意识理论模型第124页
        2.8.4 创业意识的前置变量影响研究第124-125页
        2.8.5 创业意识的结果变量影响研究第125-126页
    2.9 创业自我效能感文献综述第126-130页
        2.9.1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第127页
        2.9.2 创业自我效能感维度分析第127-128页
        2.9.3 创业自我效能感理论模型第128-129页
        2.9.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置变量影响研究第129页
        2.9.5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果变量影响研究第129-130页
        2.9.6 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效应的研究第130页
    2.10 创业要素认知文献综述第130-133页
        2.10.1 创业要素认知的内涵第130-131页
        2.10.2 创业要素认知维度第131-132页
        2.10.3 创业要素认知理论模型第132页
        2.10.4 创业要素认知的前置变量影响研究第132-133页
        2.10.5 创业要素认知的结果变量影响研究第133页
    2.11 创业政策满意度研究综述第133-135页
    2.12 研究述评与启示第135-140页
第3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提出第140-180页
    3.1 模型构建第140-145页
    3.2 研究假设第145-171页
        3.2.1 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直接影响机理环节的研究假设第145-147页
        3.2.2 以创业能力为一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环节的研究假设第147-150页
        3.2.3 以创业激情为一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环节的研究假设第150-152页
        3.2.4 以创业意向为一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环节的研究假设第152-155页
        3.2.5 以创业动机与创业意向为链式二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环节的研究假设第155-159页
        3.2.6 以创业意识与创业意向为链式二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环节的研究假设第159-162页
        3.2.7 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为链式二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环节的研究假设第162-166页
        3.2.8 以创业要素认知与创业意向为链式二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环节的研究假设第166-169页
        3.2.9 以创业政策满意度为调节变量在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环节的研究假设第169-171页
    3.3 研究内容与理论假设的对应第171-179页
    3.4 本章小结第179-180页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样本描述第180-206页
    4.1 研究设计第180-184页
        4.1.1 研究设计的基本依据第180-182页
        4.1.2 实证研究设计的基本思想第182-184页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第184-191页
        4.2.1 问卷设计依据第184-185页
        4.2.2 问卷设计过程第185-186页
        4.2.3 问卷发放与收集第186-191页
    4.3 研究变量选取及度量第191-198页
        4.3.1 自变量第192-193页
        4.3.2 因变量第193页
        4.3.3 中介变量第193-197页
        4.3.4 调节变量第197-198页
    4.4 数据分析方法第198-202页
        4.4.1 描述性统计第198-199页
        4.4.2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199页
        4.4.3 结构方程模型(SEM)第199-202页
    4.5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第202-204页
    4.6 本章小结第204-206页
第5章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06-224页
    5.1 创业教育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07-209页
        5.1.1 创业教育量表的信度检验第207页
        5.1.2 创业教育量表的效度检验第207-209页
    5.2 创业动机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09-211页
        5.2.1 创业动机量表的信度检验第209页
        5.2.2 创业动机量表的效度检验第209-211页
    5.3 创业意识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11-213页
        5.3.1 创业意识量表的信度检验第211页
        5.3.2 创业意识量表的效度检验第211-213页
    5.4 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13-215页
        5.4.1 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检验第213页
        5.4.2 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效度检验第213-215页
    5.5 创业要素认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15-217页
        5.5.1 创业要素认知量表的信度检验第215页
        5.5.2 创业要素认知量表的效度检验第215-217页
    5.6 创业激情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17-219页
        5.6.1 创业激情量表的信度检验第217页
        5.6.2 创业激情量表的效度检验第217-219页
    5.7 创业能力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19-221页
        5.7.1 创业能力量表量表的信度检验第219页
        5.7.2 创业能力量表的效度检验第219-221页
    5.8 创业意向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21-222页
        5.8.1 创业意向量表的信度检验第221页
        5.8.2 创业意向量表的效度检验第221-222页
    5.9 创业行为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22-223页
        5.9.1 创业行为量表的信度检验第222页
        5.9.2 创业行为量表的效度检验第222-223页
    5.10 本章小结第223-224页
第6章 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路径分析第224-318页
    6.1 直接影响效应分析第224-229页
        6.1.1 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直接影响路径分析(总体维度)第225-226页
        6.1.2 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直接影响路径分析(细分维度)第226-229页
    6.2 一重中介效应分析第229-253页
        6.2.1 以创业能力为一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路径分析第229-239页
        6.2.2 以创业激情为一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路径分析第239-247页
        6.2.3 以创业意向为一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路径分析第247-253页
    6.3 链式二重中介效应分析第253-298页
        6.3.1 以创业动机与创业意向构成的链式二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路径效应分析第254-265页
        6.3.2 以创业意识与创业意向构成的链式二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路径效应分析第265-276页
        6.3.3 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构成的链式二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路径效应分析第276-286页
        6.3.4 以创业要素认知与创业意向构成的链式二重中介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路径效应分析第286-298页
    6.4 创业政策满意度在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影响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分析第298-302页
    6.5 本章小结第302-318页
        6.5.1 实证分析结果小结第302-308页
        6.5.2 实证分析结果讨论第308-318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318-338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318-322页
        7.1.1 创业教育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行为第319页
        7.1.2 创业教育可以通过一重中介效应间接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行为第319-320页
        7.1.3 创业教育可以通过链式二重中介效应间接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行为第320-322页
        7.1.4 创业政策满意度在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中起到了正向显著的调节效应第322页
    7.2 主要的创新点第322-327页
        7.2.1 构建了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影响机理“10E”理论模型第322-323页
        7.2.2 构建了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检验程序的驱动型理论体系第323页
        7.2.3 挖掘了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多种影响机理路径第323-325页
        7.2.4 提出了“八位一体”创业教育生态理论体系第325-326页
        7.2.5 拓展了创业教育研究范围第326页
        7.2.6 讨论了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影响路径的结论第326-327页
        7.2.7 考察了创业政策满意度在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的调节效应第327页
    7.3 对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启示第327-333页
        7.3.1 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激发个体创业激情第327页
        7.3.2 分类施教,提升创业意向第327-328页
        7.3.3 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全员轮任机制,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第328页
        7.3.4 培养学生全面的创业素养第328-329页
        7.3.5 形成合力,构建“八位一体”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第329-333页
    7.4 对创业政策制定部门的启示第333-337页
        7.4.1 推动创业立法,实现创业政策法治化第334页
        7.4.2 拓宽宣传渠道,强化创业政策宣传与解读第334-335页
        7.4.3 组建协调机构,促进政策落实第335页
        7.4.4 降低政策门槛,释放政策红利第335-336页
        7.4.5 完善评估体系,细化创业政策第336-337页
    7.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337-338页
参考文献第338-378页
附录第378-38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参加的课题研究第384-386页
致谢第386-387页

论文共3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语言学理论角度看俄语名祖词现象
下一篇:我国女性农民工就业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