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2.1 技术创新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 | 第13-17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 | 第20-28页 |
2.1 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2.1.1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概念与构成 | 第20-21页 |
2.1.2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特征 | 第21-24页 |
2.1.3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职能 | 第24-25页 |
2.2 建立和完善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依据 | 第25-27页 |
2.2.1 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性 | 第25页 |
2.2.2 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现状 | 第28-40页 |
3.1 邯钢转型中面临的问题 | 第28-33页 |
3.1.1 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 | 第28页 |
3.1.2 升级转型中的邯钢集团 | 第28-33页 |
3.2 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现状 | 第33-39页 |
3.2.1 邯钢现有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 第33-34页 |
3.2.2 邯钢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现状 | 第34-35页 |
3.2.3 技术创新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 第35页 |
3.2.4 邯钢技术创新投入情况 | 第35-36页 |
3.2.5 邯钢技术创新成果情况 | 第36-38页 |
3.2.6 技术创新服务现行的法律法规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评价 | 第40-54页 |
4.1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评价方法 | 第40-47页 |
4.1.1 熵权法 | 第40-42页 |
4.1.2 AHP法 | 第42-46页 |
4.1.3 熵AHP法 | 第46-47页 |
4.2 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评价模型 | 第47-52页 |
4.2.1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7页 |
4.2.2 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7-49页 |
4.2.3 熵权法确定权重 | 第49-51页 |
4.2.4 熵AHP综合确定权重 | 第51-52页 |
4.3 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评价分析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国有大型企业(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 | 第54-65页 |
5.1 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原则 | 第54页 |
5.2 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 | 第54-59页 |
5.2.1 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 | 第54-55页 |
5.2.2 构建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 第55-57页 |
5.2.3 完善邯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措施 | 第57-59页 |
5.3 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 | 第59-64页 |
5.3.1 制约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所在 | 第59-60页 |
5.3.2 构建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 第60-62页 |
5.3.3 完善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措施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