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1 引言 | 第11-15页 |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3.2 创新点 | 第13-15页 |
| 2 流量财产权概述 | 第15-21页 |
| 2.1 流量的界定 | 第15-16页 |
| 2.1.1 流量的概念 | 第15页 |
| 2.1.2 流量的特征 | 第15-16页 |
| 2.2 流量与网络虚拟财产的关系 | 第16-17页 |
| 2.2.1 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与特征 | 第16页 |
| 2.2.2 流量与网络虚拟财产的关系 | 第16-17页 |
| 2.3 流量财产权的定性 | 第17-21页 |
| 2.3.1 流量财产权的法律属性的界定思路 | 第17-18页 |
| 2.3.2 传统二元财产法体系中流量财产权定性的困境 | 第18-19页 |
| 2.3.3 新型财产权角度的流量财产权定性 | 第19-21页 |
| 3 流量侵权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21-26页 |
| 3.1 流量侵权行为的表现 | 第21-24页 |
| 3.1.1 网络流量劫持行为 | 第21-22页 |
| 3.1.2 网络搭便车行为 | 第22页 |
| 3.1.3 网络平台干扰行为 | 第22-23页 |
| 3.1.4 运营商的直接侵权行为 | 第23-24页 |
| 3.2 流量侵权泛滥的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 4 流量财产权的保护 | 第26-34页 |
| 4.1 流量财产权保护的立法模式 | 第26-27页 |
| 4.1.1 新型财产权的立法趋势 | 第26页 |
| 4.1.2 关于我国流量财产权的立法构想 | 第26-27页 |
| 4.2 侵权责任法角度的流量财产权保护 | 第27-29页 |
| 4.2.1 流量侵权行为的责任构成、形态与归责原则 | 第27-28页 |
| 4.2.2 流量财产权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28-29页 |
| 4.3 新型财产法规角度的流量财产权保护 | 第29-30页 |
| 4.3.1 确认流量财产权的法律地位与权属 | 第29页 |
| 4.3.2 流量财产权的管辖权 | 第29-30页 |
| 4.3.3 流量财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 | 第30页 |
| 4.4 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的流量财产权保护 | 第30-32页 |
| 4.4.1 原则与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相结合 | 第30-31页 |
| 4.4.2 以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强化规制效果 | 第31页 |
| 4.4.3 对安全软件的专门规制 | 第31-32页 |
| 4.5 刑法角度的流量财产权保护 | 第32-34页 |
| 4.5.1 流量侵权是否入罪的思考 | 第32页 |
| 4.5.2 流量财产权刑法保护的完善 | 第32-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后记 | 第37-3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