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电磁波与电磁场论文

基于光、电调控的太赫兹人工电磁材料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9页
    1.1 引言第10-13页
        1.1.1 太赫兹技术概述第10-12页
        1.1.2 太赫兹波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第12-13页
        1.1.3 太赫兹技术研究与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技术限制第13页
    1.2 电磁超材料简介第13-18页
    1.3 太赫兹超材料第18-28页
        1.3.1 太赫兹超材料研究进展第18页
        1.3.2 主动的太赫兹超材料及发展现状第18-28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二章 超材料的模型理论基础与加工制备方法第29-41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等效介质理论模型第29-32页
    2.3 洛伦兹谐振子模型第32-33页
    2.4 金属孔阵列的异常透射的基本原理第33-37页
    2.5 样品的加工制备方法第37-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实验测量系统的设计第41-52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波面倾斜技术的基本原理第42-44页
        3.2.1 切伦科夫辐射简介第42-43页
        3.2.2 通过波面倾斜实现相位匹配第43-44页
    3.3 强场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的设计与搭建第44-48页
    3.4 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测试第48-49页
    3.5 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与改进方案第49-50页
    3.6 时间分辨的光泵太赫兹探测时域光谱系统第50-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光控的宽带等离子诱导透明超材料第52-66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主动宽带PIT的结构设计与模拟第53-57页
        4.2.1 光控宽带PIT结构的模拟与分析第53-55页
        4.2.2 宽带PIT结构参数优化与解释第55-57页
    4.3 主动宽带PIT的样品加工与实验测试第57-61页
        4.3.1 样品的制作第57-59页
        4.3.2 样品实验测试与结果第59-61页
    4.4 理论模型分析与验证第61-64页
    4.5 群速度计算与慢光效应分析第64-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近场耦合模式的主动控制超材料第66-80页
    5.1 引言第66-67页
    5.2 方环的电磁响应与多个方环之间的近场谐振耦合第67-69页
    5.3 主动控制耦合模式的结构设计与模拟第69-73页
    5.4 主动的耦合模式超材料的样品制备与实验测量第73-76页
        5.4.1 光控模式耦合超材料的制备第73-74页
        5.4.2 实验测试与结果第74-76页
    5.5 理论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第76-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基于相位不连续的宽带太赫兹分束器的主动控制第80-96页
    6.1 引言第80-81页
    6.2 相位不连续的缺口环形金属孔结构第81-85页
        6.2.1 广义的斯涅尔定律第81-82页
        6.2.2 基于相位不连续结构的数值模拟与仿真第82-85页
    6.3 电控太赫兹波分束器的设计与制备第85-89页
        6.3.1 电控太赫兹分束器的设计第85-88页
        6.3.2 电控太赫兹分束器的样品制备第88-89页
    6.4 电控太赫兹分束器的实验研究与分析第89-95页
        6.4.1 实验过程与结果第89-94页
        6.4.2 电控分束器的性能测试与讨论第94-95页
    6.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6-98页
    7.1 总结第96-97页
    7.2 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2页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超材料和石墨烯的太赫兹主、被动调制器件研究
下一篇: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功能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