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12页
一、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概述第12-18页
 (一) 生命权与死亡赔偿第12页
 (二) 死亡赔偿金的概念第12-13页
 (三) 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演变过程第13-18页
  1. 萌芽阶段第13页
  2. 起步阶段第13-16页
  3. 发展阶段第16-18页
二、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8-23页
 (一) 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第18-20页
  1. 死亡赔偿金制度法出多门第18页
  2. 死亡赔偿金的称谓不一第18-19页
  3. 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认定不一致第19页
  4. 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含糊不清第19-20页
 (二) 司法中存在的问题第20-23页
  1. 适用法律多元化第20页
  2. 计算标准多样化第20-22页
  3. 死亡赔偿金数额偏低第22页
  4. 司法裁决不统一第22-23页
三、我国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界定第23-28页
 (一) 我国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之争第23-25页
  1. 逸失利益赔偿说第23-25页
  2. 精神损害赔偿说第25页
 (二) 对不同死亡赔偿金性质性质学说的评析第25-26页
  1. 对"抚养丧失说"的批判第25页
  2. 对"继承丧失说"的批判第25-26页
  3. 对"精神损害赔偿说"的批判第26页
 (三) 对我国死亡赔偿金性质的重新界定第26-28页
四、对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新构想第28-38页
 (一) 完善《侵权责任法》,统一死亡赔偿金制度第28-29页
 (二) 确定死亡赔偿的赔偿原则第29-30页
  1. 平等赔偿原则第29-30页
  2. 利益平衡原则第30页
 (三) 确定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范围第30-32页
  1. 财产损害赔偿第31-32页
  2. 精神损害赔偿第32页
 (四) 设置合理的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第32-38页
  1. 对生命存在价值的定额化补偿第33-35页
  2. 对生命创造价值的差额化赔偿第35-38页
结语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皖北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以宿州市S村为例
下一篇:职场性骚扰的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