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本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试验 | 第16-22页 |
2.1 沥青结合料技术指标测定 | 第16-17页 |
2.2 矿质集料技术指标测定 | 第17-19页 |
2.3 添加剂的确定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表面活性剂的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 第22-30页 |
3.1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思路 | 第22页 |
3.2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 第22-23页 |
3.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 第23-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基于表面活性型的添加剂对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的影响 | 第30-38页 |
4.1 辽河90 | 第30-34页 |
4.1.1 基于表面活性型添加剂掺量对马歇尔指标的影响 | 第30-32页 |
4.1.2 温度对马歇尔指标的影响 | 第32-34页 |
4.2 SBS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效果研究 | 第34-36页 |
4.2.1 SBS改性热拌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4.2.2 中温化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效果分析 | 第35-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基于表面活性剂的中温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 | 第38-50页 |
5.1 添加剂对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5.2 添加剂对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5.3 添加剂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5.4 添加剂对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5.5 添加剂对抗疲劳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5.5.1 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5.5.2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试验路铺筑 | 第50-56页 |
6.1 尹石公路 | 第50-51页 |
6.1.1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 第50-51页 |
6.1.2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 第51页 |
6.1.3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 第51页 |
6.1.4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 第51页 |
6.2 七朱公路 | 第51-52页 |
6.2.1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 第52页 |
6.2.2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运输及摊铺压实工艺 | 第52页 |
6.3 沈阳市五爱街道路改造工程 | 第52-54页 |
6.3.1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 第52-53页 |
6.3.2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 第53页 |
6.3.3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 第53-54页 |
6.3.4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 第54页 |
6.4 中温化沥青试验路的跟踪观测 | 第54-5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 第56-60页 |
7.1 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 第56-58页 |
7.1.1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节能量 | 第56-57页 |
7.1.2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减排量 | 第57-58页 |
7.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8-59页 |
7.2.1 计算结果 | 第58-59页 |
7.2.2 实测结果 | 第59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0页 |
8.2 进一步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