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步骤 | 第14页 |
1.4.2 试验方法 | 第14-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16-21页 |
2.1 水文地质概况 | 第16-18页 |
2.2 潜水层地下水位变化 | 第18页 |
2.3 土壤盐分变化 | 第18-21页 |
第3章 盐碱地治理方式选择 | 第21-38页 |
3.1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碱地发展规律 | 第21-24页 |
3.1.1 土壤盐分的分异特点 | 第21-23页 |
3.1.2 农田土壤盐分的变化特点 | 第23-24页 |
3.2 暗管的布置 | 第24-25页 |
3.3 暗管埋深的确定 | 第25-26页 |
3.4 暗管间距的确定 | 第26-30页 |
3.5 水力计算 | 第30-31页 |
3.6 吸水管外包料的设计 | 第31-32页 |
3.7 暗管排水工程的施工和管理 | 第32-33页 |
3.8 盐碱地区混凝土及砂浆的改进 | 第33-38页 |
3.8.1 纳米CaCO_3对砂浆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3.8.2 纳米CaCO_3对水泥砂浆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8.3 纳米CaCO_3对水泥砂浆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第4章 试验参数确定及结果分析 | 第38-55页 |
4.1 试验区主要水文参数 | 第38-40页 |
4.2 暗管埋深、间距及其他参数确定 | 第40-46页 |
4.2.1 暗管埋深确定 | 第40-41页 |
4.2.2 暗管间距确定 | 第41页 |
4.2.3 冲洗定额确定 | 第41-46页 |
4.3 试验方案与数据分析 | 第46-55页 |
4.3.1 试验方案 | 第46页 |
4.3.2 不同淋洗定额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 第46-50页 |
4.3.3 不同暗管间距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4 不同的暗管埋深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5章 暗管排盐布局的优化 | 第55-61页 |
5.1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55-58页 |
5.2 模型验证 | 第58-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