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 第10-11页 |
1.1.1 SERS概述 | 第10页 |
1.1.2 SERS增强原理 | 第10-11页 |
1.2 肿瘤核酸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 | 第11-12页 |
1.3 SERS技术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1.3.1 直接检测 | 第13-15页 |
1.3.2 间接检测 | 第15-26页 |
1.3.2.1 一维单链DNA探针及其“三明治结构”检测策略 | 第15-21页 |
1.3.2.2 二维发卡DNA探针及其基于“分子信标”的检测策略 | 第21-24页 |
1.3.2.3 三维立体DNA结构及其基于“四面体DNA”的检测策略 | 第24-26页 |
1.3.3 多元检测 | 第26-28页 |
1.4 本论文的设想与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分子信标”的SERS核酸传感芯片 | 第30-45页 |
2.1 前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3 银纳米棒阵列型基底的制备 | 第32页 |
2.2.4 SERS传感器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5 miRNA的多元检测 | 第33页 |
2.2.6 SERS测试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34页 |
2.3.2 SERS传感器优化与性能表征 | 第34-39页 |
2.3.3 MB21ROX SERS传感器的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 第39-41页 |
2.3.4 基于阵列型SERS传感器芯片的miRNA多元检测 | 第41-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基于四面体DNA探针的液相SERS核酸传感器 | 第45-58页 |
3.1 前言 | 第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5-4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3.2.3 磁核枝杈状金壳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48页 |
3.2.4 核酸检测SERS传感器的制备和检测 | 第48-49页 |
3.2.5 SERS测试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3.3.1 磁核枝杈状金壳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49-52页 |
3.3.2 液相SERS核酸传感器工作原理 | 第52页 |
3.3.3 四面体DNA探针的构建和性能表征 | 第52-53页 |
3.3.4 检测基底的表征 | 第53-54页 |
3.3.5 SERS探针性能表征 | 第54-55页 |
3.3.6 miRNA-21 检测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 第55-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基于四面体DNA探针的SERS多元核酸传感器 | 第58-70页 |
4.1 前言 | 第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8-59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4.2.3 SERS探针制备 | 第59-60页 |
4.2.4 四面体DNA探针组装 | 第60页 |
4.2.5 SERS传感器制备 | 第60页 |
4.2.6 核酸检测 | 第60-61页 |
4.2.7 SERS测试 | 第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4.3.1 基于四面体DNA探针的核酸SERS传感器工作原理 | 第61-62页 |
4.3.2 SERS探针表征 | 第62页 |
4.3.3 四面体DNA探针的形成及性能表征 | 第62-64页 |
4.3.4 四面体DNA探针最佳组装时间 | 第64页 |
4.3.5 SERS传感器均一性 | 第64-65页 |
4.3.6 SERS传感器可重复性 | 第65页 |
4.3.7 SERS传感器特异性 | 第65-67页 |
4.3.8 SERS核酸传感器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0-82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82-83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