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发光器件论文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性能改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变革第9-10页
    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商业应用第10-12页
    1.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第12-18页
        1.4.1 载流子的注入第12-14页
        1.4.2 载流子的迁移第14-15页
        1.4.3 载流子的复合产生激子第15页
        1.4.4 有激子的辐射发光第15-16页
        1.4.5 OLED器件中的能量传递第16-18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其创新点第18-20页
第二章 溶液法制备的双空穴注入层及其蓝光OLED器件第20-33页
    2.1 引言第20-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6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3页
        2.2.2 器件制备第23-25页
        2.2.3 器件性能测试第25-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1页
        2.3.1 CuO_x薄膜表面成分第26-27页
        2.3.2 不同空穴注入材料器件的器件性能第27-29页
        2.3.3 不同空穴注入材料的空穴注入能力第29-30页
        2.3.4 不同空穴注入材料的电子阻挡能力第30页
        2.3.5 不同空穴注入材料对器件的激子淬灭第30-31页
        2.3.6 不同空穴注入材料的表面形貌第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非掺杂型高效绿色磷光OLED器件第33-41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6页
        3.2.1 器件制备第34-35页
        3.2.2 器件性能测试第35-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0页
        3.3.1 不同发光层厚度的器件性能第36-38页
        3.3.2 器件发光机理第38-39页
        3.3.3 器件普适性和发光机理的验证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PFO掺杂抑制绿光带产生及其OLED器件第41-50页
    4.1 引言第41-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43页
        4.2.1 器件制备第42-43页
        4.2.2 器件性能测试第4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3-48页
        4.3.1 发光层薄膜的光物理性质第43-44页
        4.3.2 热退火处理下PLED器件的光谱稳定性第44-48页
        4.3.3 热退火处理下PLED器件的器件性能第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59-60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60-61页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肿瘤核酸标志物高灵敏SERS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型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