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资源论文--水产资源学论文--渔业资源生态学论文

太平洋大青鲨种群结构及其管理策略评价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37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7-33页
        1.2.1 大青鲨的年龄与生长第17-20页
        1.2.2 大青鲨的繁殖第20-24页
        1.2.3 大青鲨的种群结构第24-27页
        1.2.4 大青鲨的种群资源丰度指数第27-30页
        1.2.5 大青鲨的种群资源评估第30-31页
        1.2.6 管理策略评价(Management Strategy Evaluation, MSE)第31-33页
        1.2.7 存在的问题第33页
    1.3 研究意义第33-34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4-37页
        1.4.1 研究方法第34-35页
            1.4.1.1 太平洋大青鲨种群结构的研究方法第34页
            1.4.1.2 太平洋大青鲨资源评估的研究方法第34页
            1.4.1.3 太平洋大青鲨管理策略评价研究方法第34-35页
        1.4.2 研究内容第35-36页
        1.4.3 技术路线第36-37页
第二章 太平洋大青鲨种群结构研究第37-65页
    2.1 太平洋大青鲨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37-50页
        2.1.1 材料和方法第37-40页
            2.1.1.1 样本采集第37-38页
            2.1.1.2 实验试剂盒溶剂第38页
            2.1.1.3 实验仪器第38-39页
            2.1.1.4 实验方法第39-40页
                2.1.1.4.1 基因组DNA提取第39页
                2.1.1.4.2 电泳检测第39页
                2.1.1.4.3 PCR扩增第39-40页
                2.1.1.4.4 数据分析第40页
        2.1.2 结果第40-45页
            2.1.2.1 基因序列多样性第40-42页
            2.1.2.2 群体中性检测和种群扩张第42-44页
            2.1.2.3 群体遗传结构第44-45页
        2.1.3 讨论第45-50页
            2.1.3.1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5-47页
            2.1.3.2 群体分化现状及可能原因第47页
            2.1.3.3 种群动态分析第47-48页
            2.1.3.4 太平洋大青鲨渔业资源现状第48-50页
    2.2 基于生物学的太平洋大青鲨种群结构研究第50-65页
        2.2.1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2.2.1.1 调查描述第50-51页
            2.2.1.2 生物学信息及环境数据收集第51页
            2.2.1.3 基因数据收集第51页
            2.3.1.4 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第51-53页
        2.2.2 结果第53-60页
            2.2.2.1 叉长与解释变量关系的模型选择第53-54页
            2.2.2.2 右鳍角长与解释变量的模型选择第54-55页
            2.2.2.3 叉长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第55-58页
            2.2.2.4 右鳍角长与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第58-60页
        2.2.3 讨论第60-64页
            2.2.3.1 海表温度的变化影响个体的生长第60-61页
            2.2.3.2 年龄结构分布特征和性别差异分布引起形态上的差异第61-63页
            2.2.3.3 基因型分析的样本数量不足导致了结果差异的产生第63页
            2.2.3.4 种群的分化时间影响种群遗传结构的鉴定第63-64页
        2.2.4 小结第64-65页
第三章 剩余产量模型的太平洋大青鲨管理策略评价研究第65-97页
    3.1 方法第65-69页
        3.1.1 操作模型第65-68页
        3.1.2 评估方法第68页
        3.1.3 捕捞控制规则第68页
        3.1.4 条件假设第68-69页
        3.1.5 运行指令第69页
        3.1.6 评价标准第69页
    3.2 结果第69-90页
        3.2.1 单种群下剩余产量模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69-76页
            3.2.1.1 Fmsy捕捞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69-71页
            3.2.1.2 40/10 捕捞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71-73页
            3.2.1.3 恒定捕捞产量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73-75页
            3.2.1.4 恒定捕捞死亡率捕捞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75-76页
        3.2.2 双种群下剩余产量模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76-83页
            3.2.2.1 Fmsy捕捞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77-78页
            3.2.2.2 40/10 捕捞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78-80页
            3.2.2.3 恒定捕捞产量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80-82页
            3.2.2.4 恒定捕捞死亡率捕捞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82-83页
        3.2.3 复合种群下剩余产量模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83-90页
            3.2.3.1 Fmsy捕捞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84-85页
            3.2.3.2 40/10 捕捞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85-87页
            3.2.3.3 恒定捕捞产量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87-89页
            3.2.3.4 恒定捕捞死亡率捕捞控制规则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89-90页
    3.3 讨论第90-95页
        3.3.1 参数变化对资源评估的影响第91-92页
        3.3.2 不同的种群结构对种群资源评估的影响第92-94页
        3.3.3 不同的捕捞控制规则对资源管理的影响第94-95页
    3.4 小结第95-97页
第四章 年龄结构模型的太平洋大青鲨管理策略评价研究第97-110页
    4.1 方法第97-100页
        4.1.1 操作模型第97-99页
        4.1.2 评估模型第99-100页
        4.1.3 捕捞控制规则第100页
        4.1.4 条件假设第100页
        4.1.5 运行指令第100页
    4.2 结果第100-106页
        4.2.1 单种群结构假设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100-102页
        4.2.2 双种群结构假设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102-104页
        4.2.3 复合种群结构假设下的管理策略评价第104-106页
    4.3 讨论第106-109页
        4.3.1 年龄结构评估模型的必要性第107页
        4.3.2 种群结构变化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第107-108页
        4.3.3 大青鲨渔业管理策略评价第108-109页
    4.4 小结第109-110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110-113页
    5.1 主要结论第110-111页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11页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第111-112页
    5.4 下一步工作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36页
博士期间学术活动情况第136-138页
    参与课题研究第136页
    发表学术论文第136-137页
    参与发表论文第137页
    参与学术活动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城市住宅用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下一篇:带Serre对偶的三角范畴和丛倾斜对象的自同态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