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9-4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3页 |
1.1.1 中国苹果产业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1.1.2 中国苹果栽培模式正处于关键变革时期 | 第20-21页 |
1.1.3 中国苹果产业竞争力提升必须改造传统栽培制度模式 | 第21页 |
1.1.4 苹果产业发展方式必须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 第21-22页 |
1.1.5 技术市场变迁与要素禀赋结构决定农业技术进步方向 | 第22-2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26-35页 |
1.3.1 苹果矮化栽培技术研究方面 | 第26-30页 |
1.3.2 农业技术变迁与栽培制度变革研究方面 | 第30-34页 |
1.3.3 文献评价 | 第34-3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35-3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35-3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1.4.3 数据资料 | 第38-39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9-40页 |
第二章 栽培制度及其理论分析 | 第40-55页 |
2.1 栽培制度及其内涵与特征 | 第40-41页 |
2.1.1 栽培制度 | 第40页 |
2.1.2 种植制度 | 第40-41页 |
2.1.3 养地制度 | 第41页 |
2.1.4 苹果栽培制度 | 第41页 |
2.2 栽培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 第41-44页 |
2.2.1 栽培制度的功能 | 第41-42页 |
2.2.2 栽培制度的意义 | 第42页 |
2.2.3 果树栽培制度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2.2.4 中国果树栽培制度特征 | 第43-44页 |
2.3 矮化栽培及乔化栽培技术特征分析 | 第44-47页 |
2.3.1 乔化栽培与矮化栽培 | 第44页 |
2.3.2 砧木 | 第44-45页 |
2.3.3 栽培密度 | 第45-46页 |
2.3.4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技术要点 | 第46-47页 |
2.4 苹果栽培技术变迁理论分析 | 第47-53页 |
2.4.1 希克斯—速水—拉坦—宾斯旺格假说 | 第48页 |
2.4.2 技术变化分类及类型 | 第48-50页 |
2.4.3 技术变迁与收入分配 | 第50-52页 |
2.4.4 诱致性技术变迁 | 第52-53页 |
2.5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苹果栽培制度发展与变迁 | 第55-74页 |
3.1 世界苹果栽培与制度变迁 | 第55-59页 |
3.1.1 世界苹果栽培历史与特征 | 第55页 |
3.1.2 世界苹果栽培现状与分布特征 | 第55-58页 |
3.1.3 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变迁 | 第58-59页 |
3.1.4 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变迁经验与借鉴 | 第59页 |
3.2 中国苹果栽培历史与现状 | 第59-61页 |
3.3 中国苹果栽培制度的变迁及存在问题 | 第61-67页 |
3.3.1 苹果砧木种类及繁育特征 | 第61-62页 |
3.3.2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的主要特征 | 第62-65页 |
3.3.3 我国苹果栽培制度变迁 | 第65-67页 |
3.4 中国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基本情况 | 第67-70页 |
3.4.1 种植面积 | 第67-69页 |
3.4.2 砧木类型及应用方式 | 第69-70页 |
3.4.3 机械推广应用 | 第70页 |
3.4.4 物质投入 | 第70页 |
3.5 中国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存在问题 | 第70-72页 |
3.5.1 配套省力化机械缺乏 | 第70-71页 |
3.5.2 苗木市场混乱 | 第71页 |
3.5.3 砧木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 第71页 |
3.5.4 肥水调控管理水平低 | 第71-72页 |
3.6 中国苹果栽培制度发展趋势 | 第7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不同栽培模式对投入品需求的影响 | 第74-85页 |
4.1 引言 | 第74-75页 |
4.2 要素需求分析及需求函数 | 第75-77页 |
4.2.1 不同栽培技术对要素的需求分析 | 第75-76页 |
4.2.2 不同栽培技术的要素需求模型 | 第76-77页 |
4.3 不同栽培模式要素投入的描述性统计 | 第77-79页 |
4.3.1 样本来源与抽样方法 | 第77-78页 |
4.3.2 样本苹果种植户特征 | 第78页 |
4.3.3 农户要素亩均投入水平 | 第78-79页 |
4.4 要素需求函数的经验估计 | 第79-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与乔化密植栽培模式效益对比分析 | 第85-92页 |
5.1 引言 | 第85-86页 |
5.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 第86-87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86页 |
5.2.2 分析方法 | 第86-87页 |
5.3 不同苹果栽培模式的技术经济评价 | 第87-91页 |
5.3.1 建园初期经济对比分析 | 第87页 |
5.3.2 盛果期经济评价 | 第87-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不同栽培模式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 | 第92-101页 |
6.1 引言 | 第92-93页 |
6.2 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与测量 | 第93-95页 |
6.2.1 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 | 第93-94页 |
6.2.2 全要素生产率—曼奎斯特TFP指数 | 第94-95页 |
6.3 基于Malquist指数的生产效率估计 | 第95-96页 |
6.4 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 | 第96-100页 |
6.4.1 Tobit模型及其原理 | 第96-97页 |
6.4.2 变量选择 | 第97-98页 |
6.4.3 估计结果分析 | 第98-10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规模差异分析 | 第101-116页 |
7.1 引言 | 第101页 |
7.2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区域差异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 第101-112页 |
7.2.1 我国苹果种植区分布分析 | 第101-104页 |
7.2.2 苹果生产成本区域间差异状况 | 第104-106页 |
7.2.3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区域间比较分析 | 第106-108页 |
7.2.4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及其产出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8-109页 |
7.2.5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不同区域投入结构对比分析 | 第109-110页 |
7.2.6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要素密集度对比分析 | 第110-112页 |
7.2.7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不同区域纯收入分析 | 第112页 |
7.3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规模差异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 第112-114页 |
7.3.1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规模差异的产出效益分析 | 第112-113页 |
7.3.2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规模差异投入结构对比分析 | 第113-114页 |
7.3.3 规模差异的纯收入分析 | 第11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6-124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6-119页 |
8.1.1 建立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 第116页 |
8.1.2 苹果栽培制度对栽培模式、技术选择模式、生产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 .. 988.1.3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是现代要素投入密集的栽培制度 | 第116-117页 |
8.1.4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具有劳动节约与资本、技术密集特征 | 第117页 |
8.1.5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尚未达到生产前沿面 | 第117-118页 |
8.1.6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区域差异与规模效益差异显著 | 第118-119页 |
8.2 政策建议与讨论 | 第119-124页 |
8.2.1 加大资本投入,促进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发展 | 第120页 |
8.2.2 加快新技术和适宜性果园作业机械研发及推广 | 第120-121页 |
8.2.3 推行苹果矮化密植集约种植的农户适度经营规模 | 第121页 |
8.2.4 加快培养适应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职业果农 | 第121-122页 |
8.2.5 构建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 | 第122页 |
8.2.6 加速完善要素市场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附录 | 第130-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