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5页 |
1.研究缘起 | 第8页 |
2.研究内容 | 第8-11页 |
3.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4.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5.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第13-15页 |
第1章 哈萨克族的历史与文化 | 第15-20页 |
1.1 哈萨克族的称谓和概况 | 第15-16页 |
1.1.1 民族称谓 | 第15页 |
1.1.2 民族概况 | 第15-16页 |
1.2 哈萨克族的历史沿革 | 第16-17页 |
1.2.1 民族共同体产生前期(先秦——13 世纪初) | 第16页 |
1.2.2 稳定民族共同体时期(13 世纪初——16 世纪末) | 第16-17页 |
1.2.3 跨国民族时期(1864 年——现在) | 第17页 |
1.3 哈萨克族的文化特征 | 第17-20页 |
1.3.1 民族语言 | 第17-18页 |
1.3.2 民间文学 | 第18页 |
1.3.3 民族信仰 | 第18页 |
1.3.4 生活娱乐 | 第18-20页 |
第2章 冬不拉构件与附件术语 | 第20-27页 |
2.1 乐器示意图与构件和附件术语 | 第20页 |
2.2 器官概念的术语 | 第20-25页 |
2.2.1 种类 | 第20-21页 |
2.2.2 来源辨析 | 第21-25页 |
2.2.2.1 民间文学中提供的信息 | 第21-22页 |
2.2.2.2 图腾崇拜中提供的信息 | 第22-25页 |
2.3 外来词的术语 | 第25页 |
2.3.1 种类 | 第25页 |
2.3.2 来源辨析 | 第25页 |
2.4 性质、功能或作用相似的术语 | 第25-26页 |
2.4.1 种类 | 第25页 |
2.4.2 来源辨析 | 第25-26页 |
2.5 思考与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冬不拉定弦术语 | 第27-33页 |
3.1 “ong”“sol”定弦法 | 第27-29页 |
3.1.1 定弦方式 | 第27-28页 |
3.1.2 实际运用 | 第28-29页 |
3.1.3 来源辨析 | 第29页 |
3.2 “teng”定弦法 | 第29-31页 |
3.2.1 定弦方式 | 第29-30页 |
3.2.2 实际运用 | 第30页 |
3.2.3 来源辨析 | 第30-31页 |
3.3 思考与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冬不拉演奏技法术语 | 第33-54页 |
4.1 托克别类 | 第33-47页 |
4.1.1 托克别t?kpe | 第33-35页 |
4.1.2 夏力斯shalis | 第35-38页 |
4.1.3 曲布尔玛shubirtpa | 第38-41页 |
4.1.4 叶格孜egiz | 第41-43页 |
4.1.5 卡拉qara | 第43-45页 |
4.1.6 加普帕jappy | 第45-46页 |
4.1.7 额勒灭ilme | 第46-47页 |
4.2 切尔特别类 | 第47-53页 |
4.2.1 切尔特别shertpe | 第47-49页 |
4.2.2 斯依排sypay | 第49-50页 |
4.2.3 铁柔terip | 第50-51页 |
4.2.4 特热依莫洛tremelo | 第51-52页 |
4.2.5 德尔勒迭图dirildetip | 第52-53页 |
4.3 思考与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术语研究之我见 | 第54-58页 |
5.1 一语多用略谈 | 第54-55页 |
5.1.1 词语使用范围的扩大 | 第54页 |
5.1.2 具体概念扩展为抽象概念 | 第54页 |
5.1.3 从一种抽象概念扩展为另一种抽象概念 | 第54页 |
5.1.4 从一种抽象概念扩展为具体概念 | 第54-55页 |
5.1.5 种概念扩展为类概念 | 第55页 |
5.2 冬不拉术语研究中的“主位”、“客位”与“局内人”、“局外人”问题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