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混凝土箱梁湿热耦合效应分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的意义和目的第9-10页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温度应力的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干缩应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湿热耦合效应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3 本文的基本假设第12-13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混凝土湿热特性及其试验介绍第14-31页
    2.1 混凝土的干缩第14-18页
        2.1.1 混凝土的干缩机理第14-15页
        2.1.2 干燥收缩混凝土的内部相对湿度变化试验第15-16页
        2.1.3 混凝土的干缩数学模型第16-18页
    2.2 混凝土的温度变形第18页
    2.3 混凝土的自生收缩第18-21页
        2.3.1 自生收缩的机理第18-19页
        2.3.2 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第19-21页
    2.4 混凝土等温条件下湿度传导过程试验第21页
    2.5 混凝土的湿热传导试验测试湿热扩散特性参数第21-24页
        2.5.1 不同湿度混凝土试件的制备第21-22页
        2.5.2 试验原理第22-24页
    2.6 混凝土的温湿度场分析第24-30页
        2.6.1 常系数非耦合的湿热传导模型第24-25页
        2.6.2 线性湿热耦合理论的传导模型第25-26页
        2.6.3 非线性湿热耦合理论的传导模型第26-27页
        2.6.4 温湿度场的边界条件第27-30页
    2.7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有限单元计算模型的建立与运算第31-43页
    3.1 模型简介第31-32页
        3.1.1 试验结果第31-32页
    3.2 参数设定第32-37页
        3.2.1 线性湿热耦合参数设定第32-34页
        3.2.2 非线性湿热耦合的参数设定第34-37页
    3.3 有限元模型第37-39页
        3.3.1 分析步骤与模型的建立第38-39页
    3.4 模型结果与试验对比第39-42页
        3.4.1 线性湿热耦合的结果与对比第39-40页
        3.4.2 线性湿热耦合的结果分析第40-41页
        3.4.3 非线性湿热耦合的结果与对比第41-42页
        3.4.4 非线性湿热耦合的结果分析第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混凝土湿热耦合应力研究及模型简化第43-65页
    4.1 本章引论第43页
    4.2 混凝土湿热应力的研究第43-46页
        4.2.1 混凝土线性湿热应力分析第43-44页
        4.2.2 混凝土非线性湿热耦合应力分析第44-46页
    4.3 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温度梯度对其湿度扩散的影响第46-47页
    4.4 混凝土干缩应力的研究第47-54页
        4.4.1 外界环境温度对混凝土材料干燥收缩的影响第47-50页
        4.4.2 外界环境相对湿度对混凝土材料干燥收缩的影响第50-54页
    4.5 混凝土温度应力与变形的研究第54-57页
        4.5.1 温度对变形及应力的影响第54-56页
        4.5.2 外界环境湿度对温度应力的影响第56-57页
    4.6 模型的简化第57-61页
    4.7 一维湿热耦合传导的求解第61-63页
        4.7.1 一维湿热耦合传导的Matlab求解第61页
        4.7.2 Matlab求解结果第61-63页
    4.8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混凝土湿热耦合实例分析第65-70页
    5.1 实例一第65-67页
        5.1.1 模型简介第65-66页
        5.1.2 模拟计算结果以及分析第66-67页
    5.2 实例二第67-69页
        5.2.1 模型简介第67-68页
        5.2.2 模拟计算结果第68-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第70-71页
    6.2 混凝土材料湿热耦合应力的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湿热耦合传导的计算程序第76-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绘画日记--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
下一篇:新疆哈萨克族冬不拉乐器术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