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人工电磁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 第11-16页 |
1.2.1 人工电磁材料的特性 | 第12-16页 |
1.2.1.1 左手材料的特性 | 第12-16页 |
1.3 人工电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微波段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2 太赫兹频波段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3 红外、可见光波段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人工电磁材料的应用 | 第19-27页 |
1.4.1 人工电磁超材料隐身技术 | 第19-21页 |
1.4.2 人工电磁材料传感器 | 第21-24页 |
1.4.3 人工电磁材料偏振器件 | 第24页 |
1.4.4 人工电磁材料吸波器 | 第24-27页 |
1.5 小结 | 第27-28页 |
2 人工电磁材料结构设计仿真和制备技术 | 第28-37页 |
2.1 人工电磁材料的数值仿真分析 | 第28-31页 |
2.1.1 数值分析法 | 第28-29页 |
2.1.2 软件仿真及反演等效参数 | 第29-31页 |
2.2 人工电磁材料衬底及制备技术 | 第31-36页 |
2.2.1 人工电磁材料衬底 | 第31-32页 |
2.2.1.1 刚性衬底材料 | 第31页 |
2.2.1.2 柔性衬底材料 | 第31-32页 |
2.2.2 微纳结构人工电磁材料的制备技术 | 第32-36页 |
2.2.2.1 电镀 | 第32-33页 |
2.2.2.2 磁控溅射 | 第33-34页 |
2.2.2.3 干法刻蚀 | 第34页 |
2.2.2.4 光刻工艺 | 第34-36页 |
2.3 微结构人工电磁材料的表征技术 | 第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3 基于 3D打印的人工电磁材料结构设计 | 第37-56页 |
3.1 3D打印的概念和原理 | 第37-38页 |
3.1.1 3D打印基本概念 | 第37页 |
3.1.2 3D打印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3.2 3D打印材料分类 | 第38-40页 |
3.2.1 工程塑料 | 第38页 |
3.2.2 光敏树脂 | 第38-39页 |
3.2.3 金属材料 | 第39页 |
3.2.4 陶瓷材料 | 第39-40页 |
3.2.5 其他 3D打印材料 | 第40页 |
3.3 3D打印技术实现方法 | 第40-41页 |
3.3.1 3D打印技术概述 | 第40页 |
3.3.2 3D打印主流技术 | 第40-41页 |
3.4 基于 3D打印的人工电磁材料结构模型的设计 | 第41-49页 |
3.4.1 一层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3.4.1.1 一层结构电场和磁场分布 | 第42-43页 |
3.4.2 两层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43-45页 |
3.4.2.1 两层结构电场和磁场分布 | 第44-45页 |
3.4.3 三层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45-47页 |
3.4.3.1 三层结构电场和磁场分布 | 第46-47页 |
3.4.4 三维人工电磁材料的 3D打印制备技术研究 | 第47-49页 |
3.5 基于 3D打印的三维微波非对称传输超材料结构设计 | 第49-55页 |
3.5.1 结构模型的设计 | 第49-50页 |
3.5.2 结构仿真分析 | 第50-54页 |
3.5.3 三维人工电磁材料的 3D打印制备技术研究 | 第54-55页 |
3.6 小结 | 第55-56页 |
4 基于纺织面料的超材料吸波器设计及仿真研究 | 第56-61页 |
4.1 吸波器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4.2 纺织面料为基体的吸波器模型结构设计 | 第57页 |
4.3 仿真结果与参数优化 | 第57-60页 |
4.3.1 不同面料对吸收率的影响 | 第59页 |
4.3.2 不同结构尺寸对吸收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5.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