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栀子分类和成分 | 第9页 |
1.2 栀子黄色素的简介 | 第9-11页 |
1.2.1 色素的简介 | 第9-10页 |
1.2.2 栀子黄色素的主要结构和性质 | 第10-11页 |
1.3 栀子黄色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11-13页 |
1.3.1 浸提法 | 第11-12页 |
1.3.2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2页 |
1.3.3 微波萃取法 | 第12-13页 |
1.3.4 生物技术提取法 | 第13页 |
1.4 栀子黄色素的纯化研究 | 第13-15页 |
1.4.1 大孔吸附树脂法 | 第13-14页 |
1.4.2 膜分离技术 | 第14页 |
1.4.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4-15页 |
1.5 栀子黄色的稳定性研究 | 第15页 |
1.6 栀子黄色素的应用研究 | 第15-17页 |
1.6.1 食品行业 | 第16页 |
1.6.2 医药行业 | 第16页 |
1.6.3 饮料制造业 | 第16-17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 | 第17-19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7.2 本论文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2.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2 分析测试手段 | 第20-21页 |
2.2.1 栀子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 | 第20页 |
2.2.2 栀子黄色素的标准曲线 | 第20-21页 |
第3章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39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 第21-27页 |
3.2.1 提取工艺流程 | 第21页 |
3.2.2 单因素实验 | 第21-25页 |
3.2.3 正交试验 | 第25-27页 |
3.3 超声及微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 | 第27-38页 |
3.3.1 超声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 | 第27-31页 |
3.3.2 超声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正交试验 | 第31-33页 |
3.3.3 微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 | 第33-36页 |
3.3.4 微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正交试验 | 第36-38页 |
3.4 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38页 |
3.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 第39-45页 |
4.1 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评价指标 | 第39页 |
4.2 不同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 第39-43页 |
4.2.1 光照条件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温度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0页 |
4.2.3 pH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4 金属离子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5 氧化剂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页 |
4.2.6 还原剂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 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栀子黄色素的抗氧活性研究 | 第45-51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5.2.1 溶液的配置 | 第45页 |
5.2.2 DPPH·清除活性 | 第45-46页 |
5.2.4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4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5.3.1 DPPH清除活性和动力学分析 | 第46-48页 |
5.3.2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动力学分析 | 第48-50页 |
5.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总结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