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8-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 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发展现状 | 第18-26页 |
1.2.1 潜油永磁同步电机概述 | 第18-20页 |
1.2.2 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国外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1.2.3 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国内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1.3 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30页 |
1.3.1 永磁同步电机优化研究 | 第26-29页 |
1.3.2 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 第29-3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低速大转矩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路方案设计 | 第32-52页 |
2.1 电机的额定数据及结构参数 | 第32-37页 |
2.1.1 电机的额定数据 | 第32页 |
2.1.2 主要结构参数确定 | 第32-37页 |
2.2 不同极槽配合潜油永磁同步电机对比研究 | 第37-50页 |
2.2.1 对比的性能 | 第37-38页 |
2.2.2 闭口槽潜油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分析 | 第38-44页 |
2.2.3 半闭口槽潜油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分析 | 第44-50页 |
2.3 对比分析 | 第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低速大扭矩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参数确定研究 | 第52-66页 |
3.1 损耗分析 | 第52-57页 |
3.1.1 铜耗 | 第52-54页 |
3.1.2 铁耗 | 第54-55页 |
3.1.3 杂散损耗 | 第55-57页 |
3.1.4 机械损耗 | 第57页 |
3.2 齿槽转矩分析 | 第57-61页 |
3.3 选取参数的初始值确定 | 第61-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低速大扭矩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参数筛选与优化 | 第66-91页 |
4.1 初始值及其取值范围 | 第66-67页 |
4.1.1 参数取值区间确定 | 第66页 |
4.1.2 参数间交互作用 | 第66-67页 |
4.2 部分析因实验设计 | 第67-69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76页 |
4.3.1 因子间交互效应及效应混杂 | 第69-71页 |
4.3.2 显著性检验及显著因子确定 | 第71-76页 |
4.4 响应面法优化设计 | 第76-83页 |
4.4.1 响应面法分析 | 第76-77页 |
4.4.2 设计变量代码化 | 第77-78页 |
4.4.3 响应面模型建立 | 第78-83页 |
4.5 Pareto多目标优化 | 第83-90页 |
4.5.1 电机多目标优化问题描述 | 第83-84页 |
4.5.2 基于NSGA-II求解电磁参数Pareto解 | 第84-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低速大扭矩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稳健参数设计 | 第91-108页 |
5.1 稳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 第91-96页 |
5.1.1 稳健参数设计 | 第91-92页 |
5.1.2 电机稳健设计模型 | 第92-93页 |
5.1.3 稳健参数设计步骤 | 第93-94页 |
5.1.4 信噪比 | 第94-96页 |
5.2 潜油永磁同步电机稳健设计 | 第96-106页 |
5.2.1 确定可控因子和噪声因子 | 第96-98页 |
5.2.2 安排正交试验 | 第98-101页 |
5.2.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101-104页 |
5.2.4 确定最佳可控因子组合 | 第104-10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低速大扭矩潜油永磁同步电机样机试验 | 第108-128页 |
6.1 样机结构设计与制造 | 第108-111页 |
6.1.1 结构设计 | 第108-110页 |
6.1.2 样机制造 | 第110-111页 |
6.2 样机试验 | 第111-127页 |
6.2.1 样机特性分析 | 第111-112页 |
6.2.2 样机空载试验 | 第112-113页 |
6.2.3 样机负载试验 | 第113-12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1-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作者简介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