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俱乐部产品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目的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1-13页
        1.2.1 研究框架第11-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 研究不足和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不足第13页
        1.3.2 研究创新点第13-15页
2 研究综述第15-24页
    2.1 公共产品相关研究第15-19页
        2.1.1 公共产品理论发展及分类相关研究第15-16页
        2.1.2 公共产品偏好显示机制第16-18页
        2.1.3 公共产品最优规模相关研究第18-19页
    2.2 俱乐部产品相关研究第19-22页
        2.2.1 蒂布特的“用脚投票”第20-21页
        2.2.2 布坎南模型第21页
        2.2.3 俱乐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第21-22页
    2.3 简要评论第22-24页
3 俱乐部产品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3.1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特征分析第24页
    3.2 俱乐部产品的特征分析第24页
    3.3 俱乐部产品边界和分类第24-27页
4 俱乐部产品需求分析第27-33页
    4.1 搭便车动机和俱乐部产品需求决策规则第27-29页
        4.1.1 需求显示中人们搭便车的动机第27-28页
        4.1.2 帕累托最优状态——一致同意规则第28-29页
        4.1.3 多数人的暴政——多数同意规则第29页
    4.2 俱乐部产品需求显示困难的解决机制第29-33页
        4.2.1 影响俱乐部产品偏好显示的因素第30页
        4.2.2 蒂布特模型的扩展第30-31页
        4.2.3 背叛-惩罚机制第31-33页
5 俱乐部产品供给分析第33-39页
    5.1 公益性俱乐部产品供给第33-34页
        5.1.1 公益性俱乐部产品私人供给的囚徒困境第33-34页
        5.1.2 走出“囚徒困境”:从有限到无限第34页
    5.2 营利性俱乐部产品供给中搭便车行为分析第34-35页
        5.2.1 供给中的搭便车行为第34-35页
        5.2.2 克服智猪困境:从静态到动态第35页
    5.3 俱乐部产品供给的实现——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均衡第35-39页
        5.3.1 政府供给第36-37页
        5.3.2 私人供给第37页
        5.3.3 多元主体联合供给第37-38页
        5.3.4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均衡第38-39页
6 俱乐部产品均衡的动态化分析第39-41页
    6.1 消费习惯变化第39页
    6.2 成本—收益衡量变化第39-40页
    6.3 技术变化第40-41页
7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第41-43页
    7.1 研究结论第41页
    7.2 研究展望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万达集团并购美国AMC的案例分析--Taking Dalian Wanda Group Mergers AMC Company for Example
下一篇:锦州韩华电装有限公司售后市场索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