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2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构 | 第11-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四、研究创新点及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网络隐私权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一、“大数据”与“隐私权” | 第15-19页 |
二、网络隐私权的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9-20页 |
三、网络隐私权的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20-22页 |
第四节 国内外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策略的比较 | 第22-29页 |
一、国际上关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模式 | 第22-25页 |
二、我国关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第25-29页 |
第一章 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与财产隐私权 | 第29-36页 |
第一节 人人都有隐私权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隐私权在大数据时代呈现的新特征 | 第30-33页 |
一、隐私权保护范围扩大 | 第31-32页 |
二、隐私权保护难度加大 | 第32页 |
三、隐私权财产性质增强 | 第32-33页 |
第三节 财产隐私权及其概念界定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财产隐私权侵权行为日渐多发 | 第36-46页 |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财产隐私权侵权表现形式 | 第36-41页 |
一、对个人财产隐私信息的不当搜集 | 第37-38页 |
二、对个人财产隐私信息的二次使用 | 第38-40页 |
三、对个人生活领域的网络监控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财产隐私权侵权特征分析 | 第41-46页 |
一、侵权主体更加多元复杂 | 第41-42页 |
二、侵权对象扩大化及性质双重化 | 第42-43页 |
三、侵权手段智能化与个人信息数据化 | 第43-44页 |
四、数据滥用造成侵权后果严重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财产隐私权侵权原因探究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网络的特征 | 第46-47页 |
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匿名性 | 第46-47页 |
二、大数据的技术性和网络数据信息价值性 | 第47页 |
第二节 公民对隐私认知的失当 | 第47-49页 |
一、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忽略 | 第48页 |
二、对他人隐私信息的窥探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电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 第49-50页 |
一、侵犯用户隐私以获取商业利益 | 第49-50页 |
二、电子商家“声明与承诺”条款尚不成熟 | 第50页 |
第四节 隐私权保护法规的缺失 | 第50-54页 |
一、隐私权保护范围有限 | 第51页 |
二、财产隐私权概念界定不明确 | 第51-52页 |
三、相应补救措施欠完善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财产隐私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 | 第54-60页 |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财产隐私权侵权的构成要件 | 第54-56页 |
一、大数据时代财产隐私权侵权的主观要件 | 第54-55页 |
二、大数据时代财产隐私权侵权的客观要件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财产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 第56-60页 |
一、以民事责任为主要责任承担方式 | 第57-58页 |
二、以行政责任为辅助责任承担方式 | 第58-59页 |
三、以刑事责任为最低的保障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大数据时代公民财产隐私权保护策略 | 第60-68页 |
第一节 关于隐私权保护策略的四个维度 | 第60-62页 |
一、技术的维度 | 第60-61页 |
二、公民个人的维度 | 第61页 |
三、电商企业自律的维度 | 第61-62页 |
四、法律法规的维度 | 第62页 |
第二节 我国大数据时代公民财产隐私权保护策略的构想 | 第62-68页 |
一、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改进与监督 | 第63页 |
二、公民应提升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意识 | 第63-64页 |
三、电商企业应强化行业自律规范 | 第64-65页 |
四、国家应通过加快立法进程保护公民财产隐私权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