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言 | 第7-22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8-19页 |
一、网络社区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 第8-11页 |
二、粉丝群体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三、明星形象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四、国内外文献的总体评价 | 第19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百度张国荣吧发展概况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国内网络社区发展 | 第22-24页 |
一、国内网络社区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二、百度贴吧的特殊性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百度张国荣吧的建立与发展 | 第24-30页 |
一、张国荣时代 | 第24-26页 |
二、张国荣的个人特征 | 第26-27页 |
三、百度张国荣吧发展历程 | 第27-30页 |
第二章 百度张国荣吧粉丝群体的整体互动研究 | 第30-45页 |
第一节 张国荣吧现状 | 第30-36页 |
一、张国荣吧管理架构 | 第30-33页 |
二、吧内注册会员背景分析 | 第33-36页 |
第二节 百度张国荣吧样本选取方法 | 第36-39页 |
一、文本抽样与发帖分类统计 | 第36-37页 |
二、帖文主题与特征 | 第37-39页 |
第三节 百度张国荣吧粉丝群体中整体互动的表现 | 第39-45页 |
一、百度张国荣吧粉丝群体互动四级要素 | 第39-41页 |
二、百度张国荣吧粉丝群体互动元素分析 | 第41-45页 |
第三章 多元主题贴文与多元形象的偶像 | 第45-56页 |
第一节 粉丝对偶像的形象构建 | 第45-51页 |
一、人生导师:粉丝在贴吧内的自我想象与建构 | 第45-46页 |
二、令人怀念的“哥哥”:集体记忆的创造与迷群的维系 | 第46-48页 |
三、祈愿的对象:跨越时空对话偶像 | 第48-50页 |
四、理想化的自我:自制视频与创造性生产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基于偶像形象建构的粉丝身份认同 | 第51-56页 |
一、自我管理:提升成员的归属感 | 第51-52页 |
二、行为实践:增强成员的认同感 | 第52-54页 |
三、情感表达:填补心灵缺口和寻求他人肯定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想象与共建:“我就是偶像” | 第56-61页 |
第一节 网络虚拟社区的传播环境 | 第56-57页 |
一、新格局与自我管理:粉丝话语权不断提升 | 第56页 |
二、新语言与二元互动:“荣迷”的粉丝表达系统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偶像“不在场”的想象与形象建构 | 第57-61页 |
一、偶像形象至上:粉丝的心理动因 | 第57-58页 |
二、发展心理自我:自我确认的需求 | 第58-59页 |
三、偶像“不在场”:自我身份的展演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