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自卸汽车论文

自卸车举升作业防侧翻预警方案研究及系统设计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1页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6-18页
    1.2 汽车侧翻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8-19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9-20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自卸车侧翻机理分析第21-32页
    2.1 自卸车物料卸载原理第21-24页
        2.1.1 物料的自然堆积角第21-22页
        2.1.2 物料的安息角第22-23页
        2.1.3 车厢内物料的安息条件第23-24页
    2.2 自卸车侧翻机理分析第24-30页
        2.2.1 自卸车侧翻临界时车轮对路面的接触力第24-26页
        2.2.2 自卸车设为刚性体时作业侧翻分析第26-27页
        2.2.3 自卸车设为柔性体时作业侧翻分析第27-28页
        2.2.4 物料偏载时自卸车的作业侧翻分析第28-29页
        2.2.5 考虑物料偏载以及自卸车为柔性体时作业侧翻分析第29-30页
    2.3 影响自卸车举升作业稳定性的几个重要因素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自卸车举升作业侧翻预警系统设计方案的研究第32-49页
    3.1 基于线位移传感器的系统设计方案第32-34页
        3.1.1 拉线式位移传感器介绍第32-33页
        3.1.2 基于线位移传感器的系统的设计方案第33-34页
    3.2 基于粘贴式应变片传感器的系统设计方案第34-36页
        3.2.1 粘贴式应变片传感器的介绍第34-35页
        3.2.2 基于粘贴式应变片传感器的系统的设计方案第35-36页
    3.3 基于轮辐式称重传感器的系统设计方案第36-38页
        3.3.1 轮辐式称重传感器的介绍第36-37页
        3.3.2 基于轮辐式称重传感器的系统的设计方案第37-38页
    3.4 基于胎压传感器的系统设计方案第38-41页
        3.4.1 胎压传感器的介绍第38-39页
        3.4.2 基于胎压传感器的系统的设计方案第39-41页
    3.5 基于倾斜角传感器的系统设计方案第41-48页
        3.5.1 倾斜角传感器的介绍第41-42页
        3.5.2 自卸车参数第42-43页
        3.5.3 基于倾斜角传感器的系统的设计方案第43-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自卸车举升作业侧翻预警系统硬件设计第49-61页
    4.1 自卸车侧翻预警系统组成结构及布置第49-50页
    4.2 单片机选择第50-55页
        4.2.1 飞思卡尔(Freescale)MC9S12XS128介绍第50-52页
        4.2.2 单片机开发工具BDM第52-53页
        4.2.3 单片机最小系统硬件设计第53-55页
    4.3 输入模块硬件设计第55-56页
        4.3.1 输入倾斜角信号设计的电路第55-56页
        4.3.2 输入数码管锁屏信号设计的电路第56页
    4.4 输出模块硬件设计第56-57页
    4.5 硬件抗干扰技术第57-59页
        4.5.1 去耦技术第58页
        4.5.2 信号隔离第58页
        4.5.3 接地技术第58页
        4.5.4 硬件滤波电路第58-59页
    4.6 看门狗电路设计第59页
    4.7 PCB设计第59-60页
    4.8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自卸车举升作业侧翻预警系统软件设计第61-79页
    5.1 软件编译环境CodeWarrior介绍第61-62页
    5.2 MCU初始化设置第62-64页
    5.3 输入信号软件设计第64-68页
        5.3.1 倾斜角信号的数值转换第64页
        5.3.2 A/D转换的初始化设置第64-68页
        5.3.3 数码管锁屏的实现第68页
    5.4 自卸车侧翻预警系统软件结构方案第68-71页
    5.5 输出信号软件设计第71-74页
        5.5.1 报警模块软件实现第71-73页
        5.5.2 数码管显示第73-74页
    5.6 软件抗干扰技术第74-75页
        5.6.1 数字滤波技术第74-75页
        5.6.2 指令冗余第75页
        5.6.3 软件陷阱第75页
    5.7 看门狗软件设计第75-78页
    5.8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第79页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美高中生物教材中批判性思维训练内容的比较研究与思考--以生态学部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