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自尊、焦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2-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页
    1.3 研究目的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28页
    2.1 网络受欺负概述第15-18页
        2.1.1 网络受欺负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2.1.2 网络受欺负的测量第16页
        2.1.3 网络受欺负的影响后效第16-18页
    2.2 焦虑概述第18-20页
        2.2.1 焦虑的概念界定第18页
        2.2.2 焦虑的测量第18-19页
        2.2.3 焦虑的理论与影响因素第19-20页
    2.3 网络受欺负与焦虑的关系第20页
    2.4 自尊在网络受欺负与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第20-24页
        2.4.1 网络受欺负与自尊的关系第21-22页
        2.4.2 自尊对焦虑的影响第22-23页
        2.4.3 自尊的中介作用第23-24页
    2.5 团体心理辅导第24-26页
        2.5.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第24页
        2.5.2 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第24-25页
        2.5.3 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第25-26页
    2.6 文献总结及问题提出第26-28页
        2.6.1 文献总结第26页
        2.6.2 研究构想第26-27页
        2.6.3 假设提出第27-28页
3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焦虑、自尊的关系研究第28-38页
    3.1 研究目的第28页
    3.2 子研究1: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焦虑:自尊的中介作用第28-30页
        3.2.1 被试第28-29页
        3.2.2 研究工具第29页
        3.2.3 程序及数据处理第29页
        3.2.4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第29-3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3.3.1 描述性统计及人口学差异检验第30-31页
        3.3.2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第31页
        3.3.3 中介效应检验第31-32页
    3.4 子研究2: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及实施第32-38页
        3.4.1 被试第32-33页
        3.4.2 团体辅导干预实验设计第33页
        3.4.3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理论依据第33-34页
        3.4.4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第34-36页
        3.4.5 结果分析第36-38页
4 讨论第38-44页
    4.1 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第38-39页
    4.2 网络受欺负与焦虑的关系第39-40页
    4.3 自尊的中介作用第40-41页
    4.4 团体心理辅导对自尊的提升作用和对焦虑的缓解作用第41-42页
    4.5 本研究的价值与局限第42-44页
        4.5.1 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第42-43页
        4.5.2 研究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第43-44页
5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附录第53-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课堂”模式下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初探
下一篇:青少年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